俄烏戰爭|愛國者優先供應 F-16今夏將至 特朗普還是唯一變數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6月20日,美國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NSC)發言人柯比(John Kirby)確認美國將會優先把未來16個月全球各國向美國採購的愛國者(Patriot)導彈和NASAMS地對空導彈優先供應給烏克蘭(不包括雷達和發射台),以色列和台灣不受影響。

同一天,荷蘭空軍指揮官亦向《衛報》表示,本年夏天一切都準備就緒,可以向烏克蘭輸出F-16戰鬥機(按:加上丹麥和挪威的供應,烏克蘭大概可獲80架F-16)。

日前在歐洲國家盃E組賽事大敗烏克蘭的羅馬尼亞,20日也宣布將會向烏克蘭供應一套愛國者系統。此前,德國和荷蘭已分別宣布會各自向烏克蘭供應更多的愛國者配備。意大利亦將給予烏克蘭第二套SAMP/T防空系統(按:可理解為歐洲版愛國者)。類似行動預計將會對手頭上還有愛國者的西班牙和希臘等國構成更大壓力。

軍援只為「力守不失」

跟去年初歐美國家大增對烏坦克供應的情況不同,無論是愛國者或其他防空系統,還是F-16戰鬥機,對烏克蘭而言,也是以防守為主,用意是要對抗俄羅斯本年以來針對烏克蘭極其有效的滑翔炸彈(glide bomb)攻擊,而不是要幫助烏克蘭取回失去的領土。

5月28日,澤連斯基和比利時首相德克羅(Alexander De Croo,右)和比利時防長德東德爾(Ludivine Dedonder)在布魯塞爾附近一個空軍基地參觀F-16相關訓練。(Reuters)

根據烏克蘭方面的統計,俄羅斯本年以來針對烏克蘭的長程攻擊,已經導致烏克蘭全國一半的發電能力受到破壞,各地都受到持續的限電停電影響。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20日也特別宣布了一系列措施來保護烏克蘭的能源生產,當中包括加強對發電廠的防衛、發展再生能源(按:烏克蘭在戰爭全面爆發後努力投資風力發電,其戰爭首年在岸風力發電安裝比英國還要多),以及將能源設備去中央化。

另一邊廂,俄羅斯在20日則首次向烏克蘭哈爾科夫(Kharkiv)投放重量達3噸的滑翔炸彈,即使沒有直接擊中目標,也因為其爆炸威力而對目標造成實質破壞。

踏入盛夏,人們還沒有看到俄羅斯傳將發動的夏季大進攻。無論是烏東阿夫季夫卡(Avdiivka)以西針對波克羅夫斯克(Pokrovsk)的推進,還是在巴赫穆特(Bakhmut)以西針對察蘇夫雅(Chasiv Yar)的攻擊,以至哈爾科夫東緣和北緣的戰線,俄軍也還是困於緩緩推前的局面。

俄羅斯被指使用朝鮮導彈:圖為2024年1月6日,一名身在烏克蘭哈爾科夫的男子拍攝一枚製造商身份不明飛彈的零件。烏克蘭當局認為這枚導彈是在朝鮮製造的,並在當週較早時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攻擊中被使用。(REUTERS/Vyacheslav Madiyevskyy/File Photo)

俄軍最新的訓練手冊也顯示其仍舊計劃以一兩百人規模的步兵連在前線推進,似乎沒有大規模聯合兵種作戰進攻的準備。

於是,烏克蘭本年下半年要面對的最大挑戰,很可能依然是難以抵擋的滑翔炸彈,以及俄軍以人力和火力優勢的前線步兵緩進。

滑翔炸彈以蘇聯時代的無導彈炸彈為基礎,加上滑翔翼和簡單的全球定位導引系統,由飛機在空中投射,射程可達70公里,發射之後幾乎無法直接攔截。這種武器本年以來對烏克蘭造成極大破壞,特別是在接近俄羅斯領土或俄控烏克蘭地區的前線地帶,其中烏克蘭第二大城哈爾科夫市就首當其衝。

愛國者跟F-16幾乎就是衝着滑翔炸彈而來。最近,美國已經公開允許烏克蘭利用美國供應的防空系統去打擊在俄羅斯空域中準備烏克蘭發動攻擊的飛機。而F-16對烏克蘭而言的主要用途,也是要讓他們能更有效打擊俄羅斯的空軍。從源頭上制止發射滑翔炸彈的軍機,是制止此類炸彈威脅的唯一辦法。

2024年6月13日,在意大利舉行的七國集團(G7)峰會期間,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iy)簽署美烏新安全協議。(Reuters)

從西方對烏軍援的這種戰術性目標來看,即使拜登依然聲稱要烏克蘭獲得勝利、德國總理朔爾茨(Olaf Scholz)也表明不能命令烏克蘭接受和平,但整個歐美陣營至少在本年之內已經實際上放棄了在戰場上幫助烏克蘭取得戰略優勢的任何部署。力守不失,以及同俄羅斯打成均勢,已算是一種成功。

歐洲難獨力支撐

這種缺乏進取心的情況,特別反映在拜登當局對烏克蘭在俄羅斯境內可打擊目標的限制之上。6月20日,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澄清美國授權烏克蘭打擊任何在俄羅斯領土上對烏克蘭發動攻擊或將發動攻擊的目標,並不限於防衛哈爾科夫。

然而,美國依然限制烏克蘭以射程可達300公里的ATACMS地對地飛彈打擊俄羅斯境內目標。

此等限制的原因表面上是為了不讓戰爭升級,但實際上,除了動用核武之外,俄羅斯升級空間有限,而核武是國際紅線,俄方大概只敢在嘴巴上逾越,因此,這種限制的本質是為了局限俄烏戰爭的層級,變相減少俄羅斯需要為戰爭付出的潛在成本。

圖為荷蘭首相呂特(Mark Rutte)2024年3月1日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iy,不在圖中)在烏克蘭哈爾科夫出席聯合新聞發布會。(Reuters)

上周,在布魯塞爾召開的烏克蘭防衛聯絡小組會議期間,包括即將離任的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以至在候任北約秘書長、荷蘭首相呂特(Mark Rutte)屬下任職的荷蘭國防部長歐龍仁(Kajsa Ollongren),都在施壓拜登當局放寬對烏克蘭武器使用的限制。後者更稱烏克蘭需要「雙手使用武器,而不是一隻手綁在背後」。

可想而知,在部份歐洲國家政府看來,這場戰爭絕不能以烏克蘭失敗告終。在特朗普繼續批評美國對烏援助之際,他們一方面是希望能加快增強烏克蘭的軍力,扭轉戰場局面,另一方面則希望可以建立各種機制,以保證即使特朗普上台撤銷對烏援助,也不會過多損害烏克蘭防衛能力。

例如斯托爾滕貝格和呂特最近就說服了親俄匈牙利總理歐爾班(Viktor Orban),以不要求匈牙利援烏來換取他不要阻止北約整體援助烏克蘭;同時,過去兩年多以來由美國負責統籌整個西方陣營對烏軍援的工作,未來也將交到由歐洲官員主持的北約機構手中。

問題是,沒有美國的支援,歐洲支援烏克蘭的能力捉襟見肘。

6月15日,馬克龍在瑞士烏克蘭和平峰會上發言。(Reuters)

如果歐洲眾志成城,還可以獨力一試。然而,以德、法為核心的歐洲強國都正要面對國內政治的嚴重挑戰。

在法國,去年已經變成對俄鷹派的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在6月底、7月初的法國國民議會重選中可能會遭遇重挫,親俄的極右國民集會(RN,或譯國民聯盟)有可能上台。雖然國民集會已收回了其部份親俄主張,如今只反對向烏克蘭派兵和輸送打擊俄羅斯境內目標的長程武器,但如果主掌法國內政的總理一職如果真的落入極右手中,目前正面臨政府財赤問題的法國未來援助烏克蘭的力度必然大減。

在德國,經過歐洲議會選舉大敗之後,朔爾茨主持的社民黨、綠黨、自民黨三黨聯盟政府再次因為預算問題陷入內鬥。社民黨、綠黨主張放寬德國自我設限的開支規範,但支持度正在加入國會最底門檻徘徊的自民黨卻堅持其謹慎財政立場。雖然三黨都不想拖垮政府、提前選舉,但大選2025年10月前必須舉行,聯盟政府的預算分歧必然將影響到德國對於烏克蘭的援助幅度。

圖為2024年5月12日,德國綠黨經濟部長哈貝克(Robert Habeck,左)與總理朔爾茨(Olaf Scholz,右)在柏林德國總理府出席內閣會議。(Reuters)

在歐盟無力、特朗普勝算甚高的背景之下,拜登當局的審慎確實有其戰略原因。如果此刻美國全力援助烏克蘭,將戰火大舉帶到俄羅斯境內,到特朗普上台突然拋棄烏克蘭,烈度大增的俄烏戰爭將更難以和平談判方面收拾殘局。反而,如果將戰爭保留在此刻俄烏雙方都沒有太大進展空間的消耗戰局面,若然是特朗普上台的話,經過瑞士烏克蘭和會的逐步鋪墊,配合普京本人公開的停火條件,和談可能更容易取得進展;而若然拜登出乎意料地連任成功的話,到時候再全力援烏也為時未晚。

從這個維度來多,儘管近來美西方援烏動作頻頻,但整體局勢也還是要等到2024年美國大選結果塵埃落定之後才會有從根本上改變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