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歐盟出手反制並非重拳出擊 北京如何計算

撰文:陸一
出版:更新:

日前,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高關稅。不多日,中國商務部宣佈,自2024年6月17日起對原產於歐盟的進口相關豬肉及豬副產品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這顯然是一次反制。

歐盟近年來豬肉產能過剩。中國畜牧業協會提交的《豬肉及豬副產品產業反傾銷調查申請書》顯示,2020至2023年期間,歐盟豬肉平均年產量達2265萬噸,但同期歐盟內部的年均豬肉消費量僅有1839萬噸,存在年均高達426萬噸的過剩產能。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豬肉消費市場,是歐盟最大的豬肉出口國。目前歐盟對華出口的豬肉產品在歐盟豬肉及副產品全球出口總量中的佔比能夠達到27%。2023年,全國豬肉產量就高達5794萬噸。2023年,全年進口豬肉及副產品總量為271萬噸,分別為155萬噸、116萬噸,其中一半來自歐盟。歐盟國家雖然佔據了對華豬肉出口大頭,但對國內市場的影響也並不大。

而且,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反傾銷調查存在若干「變數」。 從啟動調查,到初裁裁定,再到最終裁定,需要一定的時間;而且過程中好幾個階段都存在變數。不到最後一刻,靴子不會落下。而且部分出口經營者若作出價格承諾,則可免於徵收反傾銷稅。在巴西白羽肉雞反傾銷案中,商務部接受了部分巴西出口企業的價格承諾申請,對於不低於承諾價格的相關產品不徵收反傾銷稅。所以,有關方面得行動起來了。

中國商務部宣佈,自2024年6月17日起對原產於歐盟的進口相關豬肉及豬副產品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圖為波蘭華沙一豬場。(Reuters)

中國對原產於歐盟的進口相關豬肉及豬副產品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是一個必須要有的動作,但這一巴掌也沒有打得太痛,更重要是傳遞一個信號。有消息稱,中國還可能對歐洲的乳業進行關稅報復。如果真如此,說明報復是有選擇性的。對來自歐洲的豬肉提起反補帖調查,法國、荷蘭、丹麥等國則是大戶。而歐洲的乳製品出口大國,主要是愛爾蘭、荷蘭、比利時、奧地利、波蘭、法國等國,大概是這些國家支持這一關稅決定。

其實,在歐盟表示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消息之後,中國商務部發言人何亞東當天表示:「中方保留就歐盟關稅向世貿組織提起訴訟的權利,並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堅決捍衛中國企業的權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表示:「中方有必須捍衛的原則,那就是世貿組織規則和市場原則,也有必須維護的利益,那就是中國電動汽車產業和企業的合法權益。為此,我們將堅決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從中可以體會到,主要還是要在世貿組織的框架內解決爭端,這也就意味着不會進行更強烈的反制。而且按照歐委會的說法,其與中國有關部門取得了聯繫,以尋找可能的解決途徑。只有對話到7月4日無果的情況下,才將臨時徵收這一關稅。這就表明,對於中國可能的嚴厲報復歐盟也心存憂慮。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之下,與中國「相撞」,歐洲也會承受更大的損失。

對歐盟進口相關豬肉及豬副產品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這顯然是一次針對歐盟加徵對華電動車關稅的反制。圖為德國柏林蔚來汽車門店。(Reuters)

而且,從北京的角度來說,北京很清楚,歐盟和美國的情況完全不同。汽車製造業,是歐洲為數不多的保持優勢的領域,一旦失去優勢對歐洲的打擊太大。而美國不僅是不接受中國在這一個領域領先,更是希望以「產能過剩」去實現其「陰謀」。

美國首先希望離間中歐關係。近年來,美國一直在推動建立新的霸權或反華聯盟,可是歐洲國家始終拒絕在中美大國競爭中站隊。當然,這也是體現了歐洲的自主意識。正因為如此,拜登政府先是以修復關係的名義拉歐盟入夥,不成就強推「脫鉤」。脫鉤不成就又推出了一個「去中國風險」這一變相的脫鉤策略。「去風險」不力的情況之下,就又提出一個「產能過剩」概念。這還是變相「去風險」和脫鉤,目的就是製造中歐之間的貿易摩擦,一旦關係惡化,歐洲必然也就加入了美國的反華戰隊之中。

馬克龍(右)與蒴爾茨(中)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的態度有別。(Reuters)

進一步看,美國還希望分化歐盟的國家。儘管汽車業是歐洲的傳統優勢,但卻不是每一個國家都有強大的汽車製造業,而汽車業歐盟內部也存在着競爭。德國是歐洲和世界汽車大國,關稅戰德國汽車業是首當其衝。所以,從一開始德國方面就強烈反對,而一些對中國市場高度依賴的國家自然也會反對。法國之所以強烈支持,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法德的歐盟老大地位之爭。法國有政治優勢,而德國則有經濟優勢。打擊德國汽車業,自然對法國更有利。近幾年來,馬克龍與蒴爾茨的關係一直不睦,就是在搞權力之爭。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關稅,一方面是在歐盟內部製造分裂,另一方面就是製造了法德的分裂,控制不了歐洲就讓歐洲分裂,這樣歐洲的自主性就是空談了,則這有利於美國對歐洲的控制。

北京很清楚,加強中歐合作更符合中國利益,而歐方的關稅也並不是太高,這也決定了北京不大會進行過於嚴厲的懲罰性反制,還是以談判解決為主。懲罰也好,反制也罷,必然是更有針對性,更多會針對強烈支持關稅戰的國家和緊跟美國戰略步伐的國家進行報復,不會一記重拳無差別的打擊中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