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調查歐盟乳製品+豬肉 貿易戰箭在弦上
歐盟委員會6月12日宣布將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車徵收反補貼關稅後,中國商務部6月13日稱將對歐盟乳製品展開反補貼調查,對歐盟豬肉產品展開反傾銷調查。中歐之間的貿易戰已箭在弦上。
歐盟委員會在聲明中指中國電動車「受益於不公平補貼」,被「人為壓低價格」並進入歐盟市場,對歐洲電動車產業構成了「迫在眉睫的威脅」,因此決定從2024年7月4日開始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車開徵臨時關稅,倘若中歐雙方無法達成解決方案,臨時關稅將在生效之後的四個月由歐盟決定是否升級成為永久性關稅。
歐盟對中國汽車本就有10%左右的關稅。新加徵的關稅中,比亞迪為17.4%、吉利20%、上汽集團38.1%。除此之外,對於其他參與調查但未抽樣的中國電動車品牌,將被徵收21%的平均關稅。
美國早在2018年就對中國發起貿易戰,近期美國又對中國電動車徵收了100%的關稅,實際上封殺了中國電動車進入美國市場的可能性。歐盟這次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的強度雖遠不如美國,但也將給中歐貿易設置重大障礙,對中國十分不利,中國自然要做出回應。
此前,中國已宣布將針對排量超過2.5升的汽車徵收額外關稅,雖然中方沒有明確針對歐盟,但2.5升以上排量的汽車主要都是豪華車型,中國進口的這些汽車主要來自德國等歐盟國家。
在歐盟宣布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的第二天,中國商務部發言人宣布將對歐盟乳製品展開反補貼調查,對歐盟豬肉產品展開反傾銷調查,這是中國對歐盟加稅的首輪反擊,顯示中方對於這一結果已做好了相應預案。
歐盟出口中國的乳製品和豬肉產品主要來自法國、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這幾個國家正是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的重要支持者。顯然,中方選擇乳製品和豬肉產品作為首輪反擊的目標,就是要對歐盟國家實施「精準打擊」。
法國被認為是這次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加稅的主要推手。有分析稱,因為法國車在中國市場已不具競爭力,法國並不像德國那麼擔心中國對歐洲汽車採取反制措施。同時,法國這麼做也是迫使中國車企到法國設歐洲總部,並要求在中國對歐洲投資和供應鏈等問題上,必須聽從法國的建議。
但中國車企不願將歐洲總部設在法國,因為法國建廠成本高昂,沒有完善的電動車供應鏈,也不願給中國企業提供更多的補貼。
目前中國車企在歐洲的生產中心設在對華更友好的匈牙利。匈牙利的優勢在於成本較低,中匈關係比較穩定。2022年,寧德時代在匈牙利投資數十億歐元建造電池工廠,帶動一批供應商到匈牙利投資,比亞迪也準備在匈牙利建廠。
不過,匈牙利在歐盟中的影響力畢竟有限。德國、法國才是歐盟的「發動機」,西班牙也在歐盟中頗有影響力。德國作為汽車製造大國,中國車企很難進入,法國的條件又過於苛刻,也不是中國車企的主要選項。西班牙是歐洲第二大汽車生產國,許多車企將西班牙作為進軍歐洲的跳板。2024年4月,中國奇瑞汽車公司正式在西班牙巴塞隆拿設立合資企業,共同開發電動車新產品,表明中國車企已開始在西班牙佈局,以求在歐洲站穩腳跟。
在歐盟宣布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前,中國已宣布對原產自法國的白蘭地進行反補貼調查,針對法國的意圖十分明顯。如果中歐在7月4日前談不攏,歐盟開始對中國電動車加稅,中國可能還會對法國等支持加稅的歐盟國家採取反制措施。
其中,中國最有力的一項反制措施可能是針對歐洲空中巴士公司(Airbus)。法國是空巴公司的重要產地,而中國是空巴的主要市場之一。目前中國自主生產的C919客機已基本成熟,一旦對空巴採取貿易反制,將給法國和歐盟的航空產業帶來很大影響。
當然,如果中國對空巴採取行動,將意味着中歐貿易戰大幅升級,會給雙方都帶來重大損失。對中歐來說,貿易戰是一把雙刃劍,一旦開打並升級,雙方都將是輸家。而且,中歐關係也將繼續倒退,中國通過經貿關係爭取歐洲,以便讓歐洲不完全倒向美國一邊的努力可能會付之東流。
中歐貿易戰其實是中美全面博弈的外溢和延伸。2018年美國發動對華貿易戰後,歐洲從自身利益出發並未緊跟美國限制對華貿易。但拜登政府上台後,積極拉攏歐洲對抗中國,尤其在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後,美國「拉歐抗中」的努力取得重大進展。
因此,中國雖然有能力反制歐盟對華電動車加徵關稅,但如何在反制的同時掌握平衡,避免中歐關係大局失控,不讓歐洲重要國家成為中國新的對手,也是中國決策者必須審慎應對的挑戰。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