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恐襲:為什麼俄羅斯或忽視了美國的恐襲警告?
莫斯科郊區番紅花音樂廳遇襲事件造成137人死亡,這再次引發了人們對情報在識別和防止大規模恐怖主義行為方面的有效性的質疑。
作者:Robert M. Dover,英國赫爾大學(University of Hull)情報與國家安全教授
首先,有關此類事件的情報很少是精確(precise)的。它通常由一些遍布警務和情報機構並跨越國界資訊片段,或是道聽途說組成。情報分析是各機構將所有這些線索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有意義的畫面,好讓有關官員作出反應。
情報分析依賴於良好而及時的資訊、開放的思想,以及官員以正確的方式使用這些資訊。因此,沒有發生更多的攻擊,其實頗令人驚訝。
3月初,美國就俄羅斯一些音樂會等大型集會可能面臨大規模恐襲威脅發出警告,並警告公民在接下來的48小時內避免前往此類場所。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Adrienne Watson表示,有關此類計劃中的襲擊的信息也已與俄羅斯當局分享。
中情局(CIA)擁有廣泛的通訊和人類情報,其警告是高度可信的。雖然日期不完全相同,但美國發出的警告與番紅花城音樂廳襲擊的日期足夠接近,因此被認為具有相關性。警告也提到莫斯科和一個娛樂場所襲擊是目標。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還表示,有兩個消息人士報導稱,自去年11月以來,不斷有情報顯示ISIS決心襲擊俄羅斯。
但俄羅斯政府目前感覺自己正處於與西方的戰爭狀態。他們也知道中情局積極參與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情報。
在這種背景下,克里姆林宮很難認真看待美國的警告,甚至很難承認收到了這些警告。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Dimitri Peskov)認為,俄羅斯不需要美國情報。他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們的安全部門正在自行開展工作,目前沒有提供任何援助。」
「五隻眼比一隻眼好」
情報就是有關收集和保密,情報機構經常分享秘密可能聽起來很奇怪。在一個國家之內,警務和情報機構會分享有關個人、威脅和風險的情報。
這樣做的主要摩擦是不相容的系統和流程、保密法、對情報技術的保護(資訊是如何獲得的)、來源的保護,以及在法庭上揭露機密資料的風險(稱為披露)。
友好國家也透過既定流程和程序共享情報。其中最著名的是由美國、澳洲、加拿大、新西蘭和英國組成的五眼聯盟。這些是核心成員,但現在有準成員,他們對共享情報的存取受到限制。
這類聯盟之所以有效,是因為建立了完善的協議、共享培訓、營運經驗以及最終的信任。但加拿大間諜頭子卡梅倫·奧蒂斯最近因向犯罪嫌疑人出售機密而被定罪,凸顯了依賴信任的系統的脆弱性。
不完全友好關係的國家也會有選擇性地分享秘密。例如,英國和美國與巴基斯坦和沙特阿拉伯等西方情報聯絡(western intelligence liaison,用於情報共享的術語)有著悠久的歷史。
俄羅斯和西方國家也分享了有關恐怖組織的情報——至少在2022年入侵烏克蘭之前是如此。
國際情報機構往往形成一種平行的外交體系,各國能夠在不受公眾注視和公共外交的情況下更公開地交談。共享重要情報也有助於改善敵對國家之間的關係,或有助於開闢秘密管道,開始更公開、更誠懇地談論緊張局勢。
中情局很可能分享了有關戲劇情節的警告,以表達與俄羅斯再次實現關係正常化的願望。他們可能希望避免烏克蘭因這次襲擊而受到指責,而襲擊後來發生了。
那麼,克里姆林宮至少在一開始就拒絕接受地區性ISIS(稱為 ISIS-K)犯下這一暴行的證據,可能的動機是什麼?關鍵背景是正在發生的烏克蘭戰爭。
莫斯科聲稱烏克蘭在這次襲擊中發揮了幫助作用,這指控賦予俄方政治上的便利。俄羅斯安全委員會副主席梅德韋傑夫(Dmitry Medvedev)表示,「必須毫不留情地追查並殺害所有參與這項陰謀的人,包括犯下如此暴行的國家官員」。
這次襲擊是由烏克蘭贊助或協助的想法,助長了克里姆林宮製造的主流反基輔言論。
普京承認ISIS在這次襲擊中所扮演的角色,但也指責烏克蘭參與其中,甚至最終負責。
關於情報的黃金法則是:專注於現有的東西,而不是你想要的東西。最簡單、最合理的解釋是,似乎已被俄羅斯盯上的ISIS恐怖分子對莫斯科發動了高風險、低成功率的襲擊,並通過迅速的行動和施襲來逃避莫斯科的監視。
莫斯科的安全機構可能無視中情局的任何警告,這在戰爭背景下是可以解釋的,這並不奇怪。然而,一座大城巿會要避免大規模恐怖攻擊,仍部分取決於有效的協調和及時、準確的情報共享。番紅花城音樂廳的悲劇就是一個新近例子。
本文轉載自The Conversation,香港01獲授權編譯,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點擊閱讀英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