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音樂廳恐襲|俄羅斯為何成為ISIS-K襲擊目標?

撰文:毛詠琪
出版:更新:

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巿郊一個音樂廳發生恐怖襲擊,多名槍手闖入廳內亂槍掃射、放火,造成至少逾130死。伊斯蘭極端組織ISIS-K承認責任,多個駐俄外國使館於本月較早前已發出恐襲警告。這個外界耳熟能詳的ISIS分支在過去數月顯得非常活躍,成為阿富汗塔利班政權的重大威脅,而且在多國策劃恐襲。但為何近年久未發生大型恐襲的俄羅斯也成為ISIS的襲擊目標?

克洛庫斯市政廳(Crocus City Hall,又譯番紅花市政廳)音樂廳恐襲,毫無疑問是俄羅斯過去近20年來最嚴重的恐怖襲擊,而且直擊俄羅斯的心臟——莫斯科。一名目擊者告訴Mash Telegram頻道,有「至少五名」襲擊者,而且他們都「留著鬍子」。「他們的行為就像訓練有素的戰士」, 「在進入大樓的那一刻,守衛和站在門口的人就被殺了。然後他們封鎖了主要入口。」

其中一段影片顯示,三名身穿迷彩服、手持步槍的男子近距離向音樂廳大廳內散落的屍體開槍。據報道,襲擊者還引爆了爆炸品。

+3

本月早些時候,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發出恐襲警告,並告訴本國公民不要參加俄羅斯的公共集會。3 月 8 日,美國駐俄大使館寫道,「監測報告顯示,極端分子即將計劃針對莫斯科的大型集會,其中包括音樂會,應建議美國公民在未來48小時內避免大型集會」。

英國《衛報》報道,俄羅斯當局近期對北高加索印古什地區(Ingushetia)的伊斯蘭武裝分子進行了一系列突襲,導致警察和武裝分子之間發生激烈交火。俄羅斯當局最近亦宣布,搗破了一宗與阿富汗聯繫ISIS組織的槍擊案,不久之後西方便作出上述恐襲風險警告。

俄羅斯總統普京曾稱西方大使館三月的警告是「挑釁」,「所有這些都類似於公然的勒索以及恐嚇和破壞我們社會穩定的意圖」。暫時未知西方此前的警告是否指周五的莫斯科音樂廳恐襲,然而伊斯蘭極端組織ISIS呼羅珊(ISIS-K)已承認責任,有西方情報引證了相關說法。

伊朗克爾曼市(Kerman)公墓2024年1月3日舉行活動,紀念革命衛隊最高指揮官蘇萊曼尼逝世4週年,現場發生爆炸,多人死傷(Majid Asgaripour/WANA (West Asia News Agency) via REUTERS)

美國倉促撤軍阿富汗遺禍:ISIS-K再度崛起

全球近期多宗較著目的恐襲擊也是由ISIS-K策劃,今年1月3日伊朗克爾曼巿發生炸彈襲擊,造成逾百人死亡,爆生發生之際正在舉行伊朗革命衛隊最高指揮官蘇萊曼尼(Qassem Soleimani)的悼念活動上,據報道,襲擊者是兩名來自塔吉克的ISIS-K成員。

屬於遜尼派極端組織的ISIS-K 於2015年創立,以阿富汗作為根據地, 目標是在中亞及南亞建立伊斯蘭哈里發國,在區內主要是抗衡巴基斯坦及阿富汗塔利班勢力。但過去大約10年,美國在阿富汗的反恐任務本已大大弱ISIS-K的勢力,美軍連串空襲已導致組織多名主要人物死亡,成員人數銳減一半至1500至2000名戰士。

但是,自美軍2021年8月倉皇從阿富汗撤軍,塔利班重新掌權以後,為區域安全留下真空。ISIS-K在阿富汗再度崛起,成為阿富汗的重大安全威脅。由2022年底至2023年初,ISIS-K武裝分子襲擊了巴斯斯坦及俄羅斯駐喀布爾大使館,並對一間當地中國企業代表下榻的酒店發動襲擊。

另一方面,其活躍勢力不限於巴基斯坦、伊朗等鄰國。在今年1月28日,有蒙面槍手在土耳其伊斯坦堡闖入一間天主教堂發動襲擊,造死一人死亡。土耳其警方事後拘留了47人,大多數是中亞國籍人士。

廣招「中亞兵團」打國際線

伊朗及土耳其兩宗襲擊都涉及中亞國籍人士參與,凸顯出ISIS-K通向向南亞及中亞國家感到不滿或受打壓的穆斯林人口招手,在塔吉克、烏茲別克等大肆擴員,以多種語言宣傳他們的組織及襲擊行動。據估計,數以千計來自俄羅斯、尤其是北高加索地區的公民加入了ISIS-K。另一方面,ISIS-K主張戰略多樣性及國際化,因此巴基斯坦、印度、烏茲別克、塔吉克、俄羅斯,以至中國都成為他們的襲擊目標。

歐洲反恐官員亦表示,近數月以來,他們也搗破ISIS-K幾宗計劃在歐洲本土發動的恐襲陰謀。《紐約時報》引述紐約安全諮詢公司Soufan Group的反恐分析師Collin P. Clarke表示,「ISIS-K一直關注俄羅斯,並經常在宣傳中批評俄羅斯總統普京。」「ISIS-K 指責克里姆林宮手裏沾了穆斯林的鮮血,並提到了莫斯科對阿富汗、車臣(Chechnya)和敘利亞的干預。」

北高加索安全風險

而上文提及,俄羅斯近期於印古什(Ingushetia,正式名稱為印古什共和國,是位於北高加索的俄羅斯共和國)地區的反恐行動正是莫斯科與伊斯蘭激進派系長期衝突的例子。印古什位於北奧塞梯(North Ossetia)和車臣之間,人口僅約50萬,是俄羅斯最小的地區。塔斯社(Tass)3月3日報道,當地一棟住宅內有武裝分子向執法部隊開槍,當局引入反恐緊急權力,俄羅斯安全部隊於是展開特別行動,並擊斃了6名恐怖分子。報道並引述執法官員指,「特別行動已結束,反恐行動制度仍然有效。」

事實上在2017年前大約10年間,俄羅斯安全部隊一直在印古什、達吉斯坦(Dagestan)和車臣打擊一系列伊斯蘭激進組織發動的武裝叛亂。但近年,俄羅斯在該區的軍事行動已相對平靜下來。

新一輪恐襲威脅籠罩歐亞

俄羅斯本土近年亦無遭逢大型恐怖襲擊,對上較重大的包括,2017年聖彼得堡地鐵爆炸造成14人死亡。如果要數導致數十死的大型恐襲,便是2013年索契奧運會前不久,自殺式炸彈襲擊者在伏爾加格勒造成 34 人死亡;2011年,莫斯科多莫傑多沃機場發生自殺式炸彈攻擊,造成30人死亡。

從周五莫斯科音樂廳的恐襲事件看來,ISIS-K繼1月伊朗克爾曼巿的恐襲之後,僅隔3個月再次成功策動一場大規模恐襲,而且手法遠比伊朗恐襲更加轟動,而且正如目擊者所言,這批武裝分子看來「訓練有素」;伊朗、土耳其、俄羅斯在短期內已先後受到組織的恐襲,可見ISIS-K的勢力已橫跨歐亞,對於全球安全的威脅已上另一層次。

在去年3月,阿富汗境內發生連串恐襲,主要目標為政府、軍方、宗教或公共領域的人物,西方安全專家早已警告ISIS-K的威脅恐怕會外溢至阿富汗境外,針對美國或西方利益的據點發動攻擊。歐美等情報機關相信早已密切關注ISIS-K的各種動向, 或者值得疑問的是,俄羅斯為何會走漏了如此重大的恐襲?是西方跟俄羅斯之間情報通報機制失靈?是俄烏戰爭之下削弱俄方情報能力,或忽視了其他安全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