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布蘭:《夜巡》與人類史上最偉大的自畫像畫家
提到荷蘭黃金時代的繪畫大師林布蘭(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讀者或會記得今年七月所展開的《夜巡》(The Night Watch)修復工作。《夜巡》是林布蘭於1642年繪畫的作品,整幅畫高約4米,寬4.5米(12.5 x 15英尺),重337公斤(743磅)。 這幅巨型畫作委託於當時阿姆斯特丹市長,法蘭西・班寧・柯克(Frans Banninck Cocq)委託,目的是要一幅有氣派的民兵公司集體肖像畫(因此,「夜巡」這個名字只是後人見畫面的聯想,跟其實際內容沒多大的關係)。
特別的是,畫作被放到一個玻璃室中,使觀眾不會受到修復工作的影響;更特別的是,在修復工作其間,博物館提供網上直播,使畫作的愛好者可以在線關注最新的修復進展(在此能查閱最新的報告)。
《夜巡》的修復工作之所以如此受到重視,自然是它的藝術價值本身。 但更有趣的是,《夜巡》在林布蘭的生命裡也似乎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身為當時阿姆斯特丹最有名氣﹑訂單最多的畫家,林布蘭從他所居住的大宅,到所用的繪畫顏料,都顯示出其生活的奢華程度;然而,這一切都在完成《夜巡》後有所改變。不單是他的妻子在該年離世了,而緊接其後的,是眾權貴客戶的離去。林布蘭的人生從此就一落千丈。
《夜巡》 本身就像受到了某種咒詛一樣。雖逃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炮火,但單是近一百年來所遭受到的破壞,就有好幾次:曾兩次被人用刀割破,和被人以強酸液體破壞。這幅著名的畫作,在40多年前用刀砍下來之後修復完成的,因此畫作本身的象徵意義也不容忽視。
可幸的是,是次修復並非因為畫作受到破壞——專家們只是擔心這幅傑作受環境影響而產生變化。博物館表示,這項耗資數百萬歐元的研究和修復項目,將幫助員工更好地了解這幅畫的狀況。「對於制定最佳的修復方案,是次詳細的研究是必要的。它並將涉及成像技術、高分辨率攝影和高度精良的電腦分析,」博物館表示:「透過運用如此及其他方法,我們能夠詳盡透徹地了解畫作——不僅是畫作的表面,還包括從清漆到畫布的每一個層次。」
說到這種透過科技實踐的研究,我們或會記得幾年前名為「下一幅林布蘭」(The Next Rembrandt)的瘋狂計劃。該計劃先是以 3D 的方式技術大量地掃描林布蘭的人像畫,再經電腦人工智能的分析和演算,推算出一幅「林布蘭再世」有可能繪畫出的個人半身人像繪畫。而最瘋狂的是,計劃的施行者以 3D 打印的方式,把油彩顏料一層層地噴到畫布上,使最後的成品跟真實的林布蘭作品幾乎毫無分別。
在藝術的領域上,科技的發展為鑑別藝術品的真偽帶來了很多突破。現在,人工智能的科技不只能用於識別鑑別畫作的真偽,甚至它本身就能為我們製作出「藝術真品」——因此,其所「繪製」的那幅紳士肖像,相互矛盾地「既是林布蘭亦非林布蘭」,同時挑戰了我們對 「真實性」和「原創性」的概念。
然而,這是否就代表我們能把林布蘭化約成一堆特定的數據,同時可以按這些已收集的數據,不斷地進演和製作出「下一幅林布蘭」?這是一個困難的人工智能問題,不能以三言兩語解答。不過,其實只要憑現時我們所看到的「下一幅林布蘭」,便會發現,其人工智能所分析到的只有林布蘭本人早期的肖像畫作;而之所以如此,最主要是考慮到「繪畫」其他類型畫作的難度。
其實,只要看過如《夜巡》這類的畫,便能想像,要靠電腦演算這類畫作本身已經天荒夜談。而再看其宗教主題的作品,便會發現,他們幾乎無法被演算出。
以《約瑟夫和波提乏的妻子》(Joseph and Potiphar’s Wife)為例,單看作品的畫面結構和人物衣著,很難知道它講述的是怎麼樣的一個故事。原因是,這類型的畫作需要以已知的宗教知識作為詮釋的基礎。 林布蘭曾經兩次繪畫《約瑟夫和波提乏的妻子》,有論者認為,兩幅畫作的差異在於《聖經》與《可蘭經》之間的差異。林布蘭自然熟知《聖經》中約瑟夫和波提乏的妻子的故事,因此,論者便推論,也許是他看過那兩埸關於約瑟夫和波提乏的妻子的劇場,使得他其中一幅畫家更接近《可蘭經》中的敘事。
林布蘭所繪、關於約瑟夫和波提乏的妻子故事的作品:
但無論如何,這裡想指出的是,在詮釋林布蘭的畫作時,需要引用到畫作以外的背景作為語境——這都使得畫作的藝術價值超越可被電腦分析的物理結構本身。
更有趣的是,有藝評人認為林布蘭的這種繪畫方法學,跟在當時只跟他幾街之隔的斯賓諾莎(Baruch Spinoza)的哲學頗有相似之處。根據現有的歷史記載,兩人並沒有直接的交流,但林布蘭的其中一位友人瑪拿西・本・以色列(Manasseh ben Israel)是斯賓諾莎年輕時的猶太教寺導師。
或許,這不過是無關痛癢的巧合;又或許,這進一步說明了,在考慮到林布蘭畫作的意思(甚至是其藝術價值)時,要像斯賓諾莎的哲學一樣,把單一的事物視為整個體系的一員。
而這樣,人工智能似乎還不能「繪畫」出「下一幅林布蘭」。
欣賞更多林布蘭的自畫像:
_________________
下載《香港01》App ,按「+」號加入《哲學》搶先看文章: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