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斯:垮世代中的裸體午餐 非線性敘事的支離破碎體驗
薩德侯爵、巴塔耶、谷崎潤一郎耽溺於性,成就了他們的官能、情色文學。雷蒙德・卡佛(Raymond Carver)酗酒不能自拔,卻使他更能融合他筆下的人物。作家似乎總是異於常人,我們眼中的不良嗜好與苦難,皆會成為作家筆下的藝術。在性與酒以外,美國曾經有過一位濫毒的大作家,他名為威廉・布洛斯(William S. Burroughs)。
人生的終極贏家
順著布洛斯的一生來看,實在很難不認定他是世上極少數的人生終極贏家:天生擁有財富與才華,不單多次逃離法律的制裁,盡得名聲與成就,濫毒的他甚至還享有健康與長壽。
布洛斯生於大富之家,家族經營的布洛斯企業專門生產機械加數機(mechanical adding machine),他的母親是國家大臣的千金,他舅父是洛克斐勒家族(Rockefeller family)的公關。在布洛斯少年時期,他家族剛好在1929年經濟大蕭條之前沽出手上股票套現,避過股市大崩盤一劫。
布洛斯自小即對神秘學與魔法有濃厚興趣,從現實延伸至小說都可見到神秘色彩,亦有指布洛斯是「23」這個數字最早的崇拜者之一。布洛斯自少年時代即開始寫作,但沒有發表。1932年他離家進入哈佛大學英文系,畢業後曾修習過人類學,後來亦到維也納的醫學學院留學過。
布洛斯曾與後來的著名小說《在路上》(On the Road)作者凱魯亞克(Jack Kerouac)牽涉進一宗謀殺罪案,他倆被指目擊一宗謀殺,但卻沒有舉報。這事件成為布洛斯與凱魯亞克的創作靈感,他們合作完成了一篇故事,但直至兇手、布洛斯與凱魯亞克都相繼過世,遺稿才於2008年被公開,被編輯成《而河馬被煮死在水槽裡》(And the Hippos Were Boiled in Their Tanks)出版。
假結婚與殺妻
布洛斯一生有過兩段婚姻。在維也納布洛斯結識了伊爾莎・馮・克拉伯(Ilse von Klapper),她是正逃離納粹政府的猶太人,急需到美國的簽證,因此雖兩人之間毫無感情,但還是假結婚了。克拉伯到達紐約之後提出離婚,直至很多年以後他倆仍保持朋友關係。
1944年起布洛斯跟凱魯亞克與已婚的祖安・禾瑪爾(Joan Vollmer)同居,就在此時布洛斯開始用嗎啡(morphine)並上癮,他以販賣海洛英(heroin)賺錢來買嗎啡。同期禾瑪爾也染上了毒癮,但她上癮的是安非他命(amphetamine)。戰後她的歸國丈夫得知此事,馬上提出離婚,布洛斯在與克拉伯離婚後亦向禾瑪爾求婚,她答應了,成為他第二任妻子。
1950年布洛斯為了逃避路易斯安娜州州監獄可能對他的拘禁,一家隨布洛斯逃到墨西哥,盤算著待到他的控罪訴訟期限過去才回美國。然而在毒癮、緝捕與逃亡之間,布洛斯一家生活並不愉快。1951年的一天,在酒吧醉酒的布洛斯掏出手槍,據稱他曾說過要跟妻子玩「頭頂蘋果射擊遊戲」(William Tell act),同樣酒醉的禾瑪爾真的將一個玻璃杯放到頭上,布洛斯開槍誤中了她的頭,當場死亡。事後,布洛斯的口供卻是另一個版本:他掉了自己的手槍,槍因碰撞而走火,不幸射殺了在場的妻子。
布洛斯被收押到墨西哥城的監獄,他的哥哥來到當地,賄賂墨西官的律師與警官,在布洛斯殺人罪審訊之前就讓他保釋外出,只要他定期報到。布洛斯得到頂尖的當地律師為他處理案件,審訊時有兩個證人指布洛斯當時在檢查手槍時意外走火,受賄的彈道專家作證支持這個說法。然而即使案情對布洛斯有利,審訊過程仍然漫長,他在這段期間寫了《酷兒》(Queer)這部短篇小說。其後,布洛斯的代表律師自身難保,逃離了墨西哥,因此布洛斯決定「跳過」(skip)審訊,回到美國⋯⋯在缺席審判下,墨西哥法庭最後僅輕判了布洛斯兩年緩刑。
毒品與《裸體午餐》
在墨西哥審訊之後的五十年代,布洛斯的文學事業就開始起飛了,他一生中最享負盛名的作品是1959年出版的《裸體午餐》(Naked Lunch)。布洛斯的作品被普遍認為是半自傳性(semiautobiographical)的,《裸體午餐》亦不例外,書中所寫的是布洛斯自己的經驗:一名服用海洛英、嗎啡與鴉片的癮君子,一名遊走於美國、墨西哥與摩洛哥丹吉爾的逃難者。由於有切身經驗,布洛斯得以描寫出癮君子的精神世界與異常的意識狀態。全書以非線性的敘事表現一種支離破碎的體驗,布洛斯甚至指讀者從任一章節開始讀都可以。
一般認為《裸體午餐》雖包含大量性愛與色情描寫,但在全書的脈絡與氛圍之中,都是去色情、去性化的。另外本書雖不被歸為科幻小說,但卻預示了後來愛滋病、抽脂技術與霹靂可卡因(crack cocaine)的出現,影響到賽博龐克(cyberpunk)小說大師、《神經漫遊者》(Neuromancer)作者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
在當時本書的題材(例如戀童)與語言引起極大的迴響與爭議,更讓布洛斯再吃了一場官司。本書除了在麻省與加州遭禁,麻省更起訴本書違反猥褻法,要到1966年麻省才宣佈本書為「非猥褻」。此宗案件使《裸體午餐》成為美國最後一部被控猥褻罪的文學作品(指只包含文字的作品)。
垮世代領袖,與反叛文化靈魂人物
於五十年代,布洛斯連同凱魯亞克與艾倫・金斯堡(Allen Ginsberg),組成名為垮世代(Beat Generation)的文學流派,甚至形成了一種垮文化(Beat culture)。垮文化以帶有後現代主義色彩的傾向反對傳統的敘事價值,亦拒絕對物質的沉迷,重舉人的精神向度,探索東方的宗教,因此又可說是後來新紀元運動(New Age Movement)的先驅。
垮世代文化後來演變成六十年代的反文化運動(counterculture),包括反戰、反核、嬉皮士(hippies)、以馬庫色為精神領袖的新左派(New Left)。七十年代的龐克(punk),亦可以追溯到布洛斯等人的垮世代,因此垮世代被認為是美國第一支後現代次文化(subculture)。
布洛斯的邊緣性與反權威態度為他贏得眾多的欣賞者,法國哲學家德勒茲(Gilles Deleuze)就是其中之一。在德勒茲著名的短文〈被操控的社會後記〉(Postscript on the Societies of Control)中,就提到「『操控』(control)是布洛斯給予新怪物的名字,傅柯將這怪物辨識為我們緊接的未來」。
1997年8月2日布洛斯因心肌梗塞而逝世,從早年的放蕩生活,捲入地獄般的毒癮,至晚年獲得極高的地位(獲頒授法國藝術與文學勳章),他的一生,本身就好比一部離奇的小說。
_________________
下載《香港01》App ,按「+」號加入《哲學》搶先看文章: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