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當人工智慧懂哲學》:會毁滅人類的 AI 比較有趣嗎?
隨著無人機與機械人的研發與逐漸普及,它可以取代人類勞動(在全球疫情之下,角色更顯重要);它亦可以用作戰爭武器,從而引發新的法律與道德問題,例如出自科學小說大師以撒・艾西莫夫(Isaac Asimov)的著名「機器人學三定律」(Three Laws of Robotics)。
而且我們大概都聽過以下的說法:當人工智能凌駕人類的智能,有了真正的思維能力與自我意識,繼而不斷強化自己,最後統治人類。這是科幻故事中常有的情節,人工智能發展到這個程度的時刻,被稱為「科技奇點」(singularity)。
雖然現今的機械人還不是科幻故事中出現的形態,但我們已經感受到機械人與人工智能(AI)的逼近,甚至已經產生出各種憂慮,最主要的有「AI 會搶走人類的工作嗎?」與「AI 會毁滅人類嗎?」。在這樣的時代,岡本裕一朗這本《當人工智慧懂哲學:7 個危及人類未來的 AI 難題》,實在算是及時。
「強」、「弱」人工智能的前提
本書書題「當人工智慧懂哲學」,首先重要的不是「哲學」,而是「懂」這個字。至少我們現在仍然認為,所謂的「AI」其實是一組組複雜的演算法,它非常目的導向,只能處理某些特定的輸入、處理與輸出指令。AI 的確可以應付搜尋網頁、做家務、玩國際象棋與電子遊戲等工作,但說它能否如人類那樣思考,答案大概是否定的。
作者認為我們未必要斬釘截鐵地下判斷,認為 AI 無法思考。他點出了 AI 哲學研究領域中的「弱 AI」(Weak AI)與「強 AI」(Strong AI)的分界,對應兩種研究 AI 的態度:前者是將 AI 看成是人類的工具,認同 AI 能模仿人類作某種有限度的「思考」,這是大多數人的立場;而後者則認為「適度程式化的電腦,事實上正是一個人的心」(引用約翰・希爾勒(John Searle)的說法),AI 有自我意識與感情,這版本的 AI 是否可能則在哲學界存有爭議。
延伸閱讀——科幻電影能改變人們對政治與科技議題的看法嗎?
作者認為我們不應該因「AI 無法像人類一樣思考」,就作出「AI 無法思考」的結論。他認為思考並非可以/不可以的非此即彼的事情,而是一種程度的分別。作者主張我們寧可相信人工智能其實是可以思考的,只是與人類之間有落差、程度不同。我們這樣思考 AI 的問題,才能發揮出更多的可能性。而本書中討論的大部分課題,都要接受這個前提才能成立。
我們一般理解與憂慮會毁滅人類的 AI,其實亦正是「強 AI」這版本。雖然作者並無為「強 AI 是可能的」這點作出論證,但確實在對「強 AI」保持開放的立場之上,我們可以引發出更多有待思考的有趣問題(亦因此才有以 AI 為題材的科幻故事)。
延伸閱讀——哈拉瑞|生命能否被簡化為資料和演算法
分析與歐陸哲學兼備的哲普書
本書以人工智能為主線,各章扣連七個哲學領域,包括倫理學、美學、認識論、政治經濟學(勞動)、人生哲學(幸福)、宗教、末世論/後人類學。
在論述上,本書有介紹心靈哲學(philosophy of mind)中的經典思想實驗(thought experiment,不用實際自然科學實驗,而單以思維來進行邏輯性、合理性的實驗),例如約翰・希爾勒著名的「中文房間」(Chinese Room)。本書的書寫,讓這些對於理解 AI 哲學的重要理論顯淺易懂,即使是無哲學基礎的讀者都可以輕易理解,而作者亦對這些理論有自己的批評。
本書難得的地方,在於沒有將 AI 課題限於分析哲學中的心靈哲學,從各種哲學之中抽取較具人文關懷的元素作介紹,例如有馬克思論機器與人類勞動之間的矛盾,與傅柯的環形監獄與人類之死的說法。因此,本書除了關於切身於我們的 AI 趨勢與課題,同時亦可以視為一本以 AI 為主題的哲學普及書。
本書書摘——《當人工智慧懂哲學》:AI 會搶走全人類的工作?馬克思怎樣說?
_________________
下載《香港01》App ,按「+」號加入《哲學》搶先看文章: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