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制度】脫歐派王牌 英國公共醫療還能「醫住」民心?

撰文:特約撰稿人
出版:更新:

公共醫療,從來容易成為政治議題。早前香港醫護人員以罷工迫使政府封關,鬧得沸沸揚揚,卻只換來特首林鄭月娥一句「不會得逞」,罷工行動也草草收場。然而,公立醫院醫護人員與政府關係,一度處於緊張狀態,積怨似乎短期之內難以改善了。
公共醫療問題被放在政治議程之上,從來不是新鮮事,跳出香港,放眼世界,例子俯拾皆是。以英國脫歐一事,相對優質的「公共醫療」就成為主張脫歐派手上一張爭取民心的王牌……
撰文:羅乃智

須知道,公營醫療服務機構「國民保健服務」(National Health Service,簡稱NHS)在英國猶如「國寶」,2012年的倫敦奧運會開幕禮中,舞者在《Tubular Bells》伴奏下,穿着醫生及護士裝束,推着小童病床,與一眾「病童」以歌舞形式向NHS致敬,反映英國人對其充滿自豪感。

2012年的倫敦奧運會開幕禮,舞者穿着醫生及護士裝束與一眾「病童」以歌舞形式向英國醫護人員致敬。(美聯社)

回顧整個「英國去留歐盟公投」議題,脫歐派相當擅長捕捉群眾的內心,除了「重奪控制」(take back control)這個主調滿足英國人懷念帝國光輝的心態外,更巧妙地設定議程,聚焦在兩大話題:「每周上繳歐盟3.5億英鎊」及「土耳其入歐」,再將前者與NHS扣上關係,充分利用這項與每位英國人息息相關的服務為王牌,最終一舉贏取民心,並成為歷史上的「黑天鵝」。

脫歐派最著名的一着,莫過於租借紅色旅遊大巴並在車身印上「英國每周要繳3.5億英鎊予歐盟。倒不如花在國民保健服務」(We send the EU £350 million a week. Let's fund our NHS instead)的醒目字眼,再讓這大巴在全國巡遊,成為流動廣告牌,告示普羅百姓歐盟對英國造成不勝負荷,脫歐成為可行的解決方案,讓英國重奪自主權。(不過,後來名為Brexit Justice的團體以眾籌方式募得超過20萬英鎊,指控時任倫敦市長約翰遜在脫歐宣傳期間持續對大眾散布他本身「已知為不實的訊息」,惟脫歐已成定局。)時至今天,印有標語的大巴不再巡遊,但在脫歐大背景下,與NHS醫護人才息息相關的移民政策、離開歐盟後的科研資源調配如何配合,依然時時成為激烈辯論的話題。

在英國, NHS曾令市民引以自豪,人生必經的「生」、「病」、「死」三大階段,小至身體檢查、注射疫苗,大至外科手術及延壽續命,均與NHS脫離不了關係。近年情況卻似乎有所變化,在英國居住得久,或與當地人談及醫療就知,當地人均有相同的勸告:如無必要,或除非真的遇上緊急情況,切勿去NHS。一來固然是呼籲勿濫用公共醫療服務,二來也與NHS成為無盡等待噩夢的代名詞不無關係。

究竟兩年前剛過70歲大壽的NHS如何由令國民感到自豪,變成為聞風喪膽的三個英文字母,並屢屢登上政治議程,成為政客媒體爭相討論的話題?一切,還是要由歷史說起。

脫歐派租借旅遊巴在全國巡遊,告示普羅百姓歐盟對英國造成負荷,脫歐可讓英國重奪自主權。(法新社)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國民保健服務尚未出現時,NHS三個英文字母合起來,可謂毫無意義。那時,英國醫療保健服務費用大多數是由個人支付,或者依靠所謂的國家醫療保險(state health insurance),但當中保障之少讓人咋舌,只能讓市民有基本的藥物治療(等同於今時今日走進藥房問診取藥),遠遠未及醫院級數的設備及照料,加上當時絕大多數醫院也不過由慈善機構資助成立,資源稀少,質素參差,不言而喻。

第二次世界大戰除了改變了國際權力版圖,也改變了英國。戰後百廢待興,市民有感自己在戰爭期間為國家貢獻良多,遂希望爭取應有的社會福利,立場左傾的工黨在選舉中大勝,取得146席,艾德禮(Clement Attlee)將邱吉爾趕出「唐寧街十號」(首相府),積極推行社會福利改革,在眾多範疇中,公共衞生及醫療自然是不可或缺的一環,NHS的雛形遂應運而生。

起初,國民保健服務的想法不受醫生歡迎,畢竟免費醫療,猶如斷其米路,導致利益受損,英國醫學會(British Medical Association)在1947年的投票結果正是最好的證明:八成六的醫生反對加入NHS。

上世紀四十年代英國推出《國民健康服務法》,提倡「不論國民收入提供免費醫療服務」,並由此發展出國民醫療衞生服務制度。(Getty Images)

不過,在爭議聲中法例仍然獲得通過,《國民健康服務法》(National Health Service Act 1946)在1946年推出。在威廉.卑弗列治 (William Beveridge)提倡模式下,按「不論個人收入如何,按需提供全面的、免費的醫療服務」的原則,發展出全球首個國民醫療衞生服務制度。NHS在1948年7月5日正式成立,並於曼徹斯特公園醫院(Park Hospital)啟動,對過去難以獲得醫療服務的婦女、小孩及無業者而言,無疑是天大喜訊。

戰後衞生大臣安奈林.貝文(Aneurin Bevan)曾表示:「NHS是前所未見的最大社會服務實驗。」(The biggest single experiments in social-service that the world has ever seen),所言非虛。經過多年發展,NHS無疑成就斐然,單以規模論,它現在是世界上第五大僱主(首四名分別為美國國防部、中國解放軍、沃爾瑪、麥當勞),僱員的數目為150萬人,相等於德國慕尼黑城市的人口數目,現時在整個制度中,有149,000名醫生、340,000名護士、25,000名助產士、19,000名救護車職員、31,000名經理。

筆者年前在英國攻讀碩士,在一次學校安排的就職講座中,親耳聽見來自NHS代表的豪情壯語:「相信在座學生均來自不同學系,但無論是熱門或冷僻,在NHS均有與之匹配的職位。」孰真孰假,自然難以證實,不過,NHS龐大體制下的職業種類涵蓋範圍之廣,卻是事實。

NHS迫切需要進一步改革,對力主脫歐的首相約翰遜亦是一大考驗。(資料圖片/路透社)

同時,NHS制度卻也問題叢生。以服務論,NHS每36小時處理100萬名病人,每年有2,300萬人到急症室求診,卻有370萬人在輪候名單之上。有說,國民保健服務由成立之日開始,每天都處於危機之中,所言非虛。根據2016年歐洲健康消費指數(Euro Health Consumer Index),英國的醫療水平在歐洲各國中僅僅排名第十五,報告不留情面地指出:「如果要與歐洲領先的保健系統所提供之服務相匹配,NHS迫切需要進一步改革。」(The NHS urgently needs further reform if it is to match the services offered by Western Europe's leading health systems.)狠狠摑了這個英國人心中最接近宗教的組織一巴掌。

繼續閱讀︰【醫療制度】香港英國美國都做不好 為何醫改這麼難?

其他《香港01》特約撰稿人羅乃智的文章:

【脫歐】外來超市新星撼贏本土名牌 折射英國政經變遷

【脫歐】衣食住行皆政治 英國人為省錢放下「檔次」成見

【書評.大英帝國的經驗】從微觀出發 見樹又見林

【書評.廣場與塔樓】網絡顛覆階級秩序 力量不容忽視

【書評.一人公司】挑戰陳見:成長不是王道

上文節錄自第202期《香港01》周報(2020年2月24日)《脫歐派贏民心王牌 英國公共醫療還能「醫住」民心?》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