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100周年】知識份子失主導地位(3):忽視「馬先生」欠共鳴

撰文:黃雲娜
出版:更新:

「我們談『五四』在當下的意義、對香港的意義,往往是從『知識分子』的角度出發......只有知識分子才會去反思這個問題。」回首100年前由知識分子主導的五四運動,再看看如今只有知識分子仍念茲在茲的紀念活動,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教授鄭宗義不禁感嘆,「現在的知識分子沒有了光環,沒有了承擔,變成了如今最不可能繼承五四的地方!」然而,導致知識分子失落主導社會地位的,就僅僅是「士大夫」光環的消逝、以及「憂國憂民」承擔的瓦解嗎?《五四反思:知識份子為何失落主導地位》三之三

有評論認為,推動五四的部分知識份子,忽視了「馬先生」的存在,難獲庶民共鳴。(網上圖片)

《【五四100周年】知識份子為何失落主導地位(1):自撤文化中心》《【五四100周年】知識份子失主導地位(2):體制收編、日漸反理性》兩文先後提及,自五四之後,現代知識份子失去了光環,沒有了承擔,未能主導社會發展方向。

中共總書記兼國家主席習近平上月中主持「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集體學習會議時,重申要加強對五四運動和五四精神的研究,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鄭宗義則建議,當一面倒復興傳統文化之時,還需由知識份子對傳統文化進行自由、客觀、理性的重新評估,不會盲目出於政治目的而歌頌,並把所保留的傳統文化放在今天的語境中,作為參考或啟示,「不然就是一種政治包裝,換了一種意識形態的語言,而且到出問題的時候,大家又會像五四那樣,說是傳統文化的不好,這樣傳統文化的復興就會受兩面夾擊。」

被遺忘的「馬先生」 更獲庶民共鳴

除了傳統文化,知識份子還要重新評估什麼?鄭宗義等本地研究五四的學者接受採訪時不約而同指,許多人提起五四便想到「德先生」與「賽先生」,其意涵同樣需要反思。此外,在五四思想界還曾有「莫小姐」(意指道德、倫理,源自英文moral)。五四百年前夕,本刊姊妹媒體《多維新聞》發表以《藏身於「五四」背後的關鍵「先生」》為題的社論,指出另一個長期被忽視的五四「代表」—「馬先生」:

藉五四百年之際,知識份子也應反思其介入現實政治、重拾社會領導力的正確之姿。(資料圖片)

「但若以更寬闊的視野審視,就會發現除了這兩位『先生』(『德先生』、『賽先生』)之外,還有一位極為關鍵卻長期被自由派知識份子乃至世人忽視的『馬先生』(Money)。『馬先生』指向的是庶民與國家生存發展維度,是彼時中國人要徹底改變貧窮落後受壓迫命運的生存動機……與『德先生』、『賽先生』提倡的民主和科學相比,『馬先生』看重的是救亡、生存和發展。」

啟蒙尚未完成 同志仍須努力

文章直指,當時有部分知識份子過於理想主義,習慣於將頭一直往上看,執着空中浮想,不屑關注對他們而言比較「庸俗」的生存問題,反而忽略泥土的啟示,導致其與現實脫節。文章又謂,「這其實是古往今來知識份子『書生論政』的常見現象,他們在意的是高高在上、遙遠的星空,忽略近在眼前的庶民所需。當時主導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知識份子便是如此,他們看不見、體悟不到質樸無華的『馬先生』及其代表的生存、救亡和發展問題,也無法激起庶民的共鳴。」

五四百年,對知識份子來說,不但是時候重新評估傳統文化,而且必須反思其介入現實政治、重拾社會領導力的正確之姿。誠如知識份子常言,啟蒙尚未完成,同志仍須努力——這同樣適用於知識份子。

上文節錄自第161期《香港01》周報(2019年5月6日)《知識份子為何失落主導地位》,相關文章包括:

【五四100周年】知識份子失主導地位(1):自動撤離中國文化中心

【五四100周年】知識份子失主導地位(2):體制收編、日漸反理性

【五四100周年】知識份子失主導地位(3):忽視「馬先生」欠共鳴

《香港的五四百年》系列報道相關文章:

【五四100周年】從愛國到民主 細看香港身份認同的轉變

【五四100周年】港社運與內地切割 民主與愛國必定對立?

【五四100周年】解讀民主不應立場先行 學者:理性也是民主的根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