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100周年】在地化的五四教育 緣何成效不彰(二)
上一篇五四在地化教育的專題文章提到,五四的教育是讓五四這一近代思想資源寶庫從知識份子的圈子走向市民大眾視野的重要途徑。客觀正確的五四教育也能夠讓公眾能夠在五四的複雜性中找到理性思考,避免在各派人士對五四的話語權爭奪中被牽著鼻子走。上文提到了香港五四教育回歸前後兩個重要的轉變,而回歸後對五四運動教育綱領的改變,卻在實踐上出現了不少問題。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系副教授陳學然指出,目前教科書中關於五四的部分,有些與史實不符的論述,而這些論述多為突顯國家認同情感。(此乃《香港的五四百年》系列報道之五)
《五四在香港》中指出,目前不少教科書在論述五四在香港時,多採用陳謙之言。陳謙曾就讀於香港大學,是五四的親歷者,他所撰寫的回憶錄《五四運動在香港的回憶》是目前很多教科書直接引用的資料。
述說港人憂戚與共 彰顯愛國熱誠
然而,陳謙寫回憶錄時已經接近八十高齡,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事隔六十年, 年老體弱,記憶力衰退,所見所為,泰半遺忘」。在這種情況下,更讓中國歷史教科書中關於五四的討論有所爭議。
陳學然指出,目前不少教科書表現港人在五四運動中與內地憂戚與共的愛國熱誠。他認為,在香港史這個課題下,凡是論述五四在香港,教科書多展示殖民統治下,香港的愛國熱情和中國內地無異,例如社會各界本着情繫祖國的情感,自發行動起來;中學生成立學生聯合會聯繫內地學生,務求壯大救國運動的隊伍; 教師紛紛在講壇上痛陳國恥,啟發學生愛國之心;廣大市民在鄰近中環警署的地方焚燒日貨,家庭主婦拒絕使用日本火柴等。
又例如2003年的《互動中國歷史》提及: 「香港的中文報紙紛紛登載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言論。其後,華人到處張貼抵制日貨的傳單,並湧到灣仔日本人商店門前示威。他們高喊『還我青島』、『廢除二十一條』等口號,又向日人店舖投擲石頭,警察於是勸諭日本商舖 暫停營業,以策安全。」2009年的《中國歷史 (三上)》寫道:「1919年5月,內地爆發了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香港民眾也群起響應。他們舉行遊行示威,高呼抵制日貨口號,毀燒家裏的日貨。」
渲染情緒不符史實 有違客觀原則
陳學然對以上的歷史陳述持保留態度。他認為1919年五四爆發前後的一段時間,由於殖民地政府擔心五四運動激發香港的街頭運動,進而影響其統治穩定性,以及顧慮到英日同盟的關係,殖民政府嚴格管控五四運動的宣傳及紀念活動,甚至下令禁止香港報章登載有損日本利益的文字,諸如「敵」、「倭」、「抗 日」等,而「內容稍有『敵意』即遭抽查」。在 這樣的監管下,報紙上難見激烈的反日字眼, 排日運動也只能是「運」而不「動」。
目前暫無史料證明在1919至1928年期間港人湧向日本商店示威及擲石。1919年就讀於香港大學的陳君葆也指出,內地的五四只在香港引起「一些」衝擊,或許有零星的抵制日貨行動,但並沒有出現巨大的迴響,譬如大規模的示威遊行等。
陳學然又以日軍派軍艦威脅在港華民一說舉例。香港不少教科書提到此事,聽上去讓人 義憤填膺,容易激起愛國之情。比如2007年 的《新理念中國歷史(第二版)》寫道:「市民亦湧往日本僑民聚居的灣仔春園街一帶示威,又向日本商店擲石。警察勸諭日人不要外出, 商店亦暫停營業。日人加以報復,除派軍艦駛入鯉魚門恐嚇港人外,還要求港英政府嚴查中文課文內的反日言論。」2012年的《初中中國歷史》亦寫道:「日方不滿港人的反日行為, 更派軍艦駛至鯉魚門游弋。」
然而,陳學然回應,「這是不可能的。我在書中(《五四在香港》)做了很詳細的論證。 當時英日同盟,日本政府不需要做這些事,因 為英國政府有責任保障日本人在香港的身家性 命。縱使香港人有多愛國,但是他們要反日是 很困難的,因為當時英國政府有很強烈的監控。」
「但為何現在的教科書還會有這樣的論述呢?那是因為1979年陳謙回憶起1919年在香港讀書時,有三艘戰艦來恐嚇香港市民。其實他將1928年三艘來香港做訪問的戰艦(軍事訪問和禮節性交流)混淆了。英國駐港部隊邀請日軍來訪問,幾千個市民上艦艇參觀。但陳謙卻把三艘戰艦這麼喜慶的軍事交流,當成是來恐嚇香港市民,這是錯誤的歷史敘述。」陳學然說。
除了中國歷史課本中史實有誤,渲染情緒等問題,香港的五四運動教育和普及還存在一些什麼問題?金錢至上的社會,我們為何還要談看似「揸兜」中國歷史的教育?請繼續閱讀:【五四100周年】在地化的五四教育 緣何成效不彰(三)
重溫《香港的五四百年》系列報道文章:【五四100周年】在地化的五四教育 緣何成效不彰(一)【五四100周年】港式社運與內地切割 民主與愛國必定是對立?【五四100周年】從愛國到民主 細看香港身份認同的轉變【五四100周年】解讀民主不應立場先行 學者:理性也是民主的根
上文節錄自第161期《香港01》周報(2019年5月6日)《在地化的五四教育 緣何成效不彰》。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