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談促和」才是兩岸關係正道

撰文:陳鄭為
出版:更新:

兩岸和戰的議題,明面上自八月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訪台、解放軍大行圍台軍演後,成為全球政經觀察顯學,隨後召開的中共二十大,將遏止台獨寫入黨章、不放棄使用武力解決台灣問題等文字昭告於世,持續添增全球憂慮繼俄烏戰爭之後,兩岸是否瀕戰的危機感。軍武陰影壟罩下,「該談了」總歸成為台灣回應中共二十大的公約意見。

整理台灣各界近來群起的「談兩岸」,存在民進黨官方見解的「以戰逼談」,學界呼籲的「以談避戰」,乃至「中美談判是台灣不打仗的唯一之路」的「去台化」說法。然而,綜觀各方的「談兩岸」,即便有主動、有被動,也有論及由誰代表的問題,但總歸缺乏一個關於談的價值核心,終至目標盡棄——台灣過於將兩岸之間的「談」,歸於統、歸於戰,欠缺透過商談的藝術維繫兩岸和平狀態的政治智慧。

2022年8月4日,央視發布4日舉行對台軍演、發射導彈的畫面(CCTV via AP)

首先,諸如台灣「國安局長」陳明通日前一席北京未來五年將「以戰逼談」的說法,其實說得台詞是預期北京將持續以武嚇方式,迫使台灣走上兩岸統一談判桌。又由於民進黨政府迄今不見一絲願意棄獨談統的氛圍,「以戰逼統」的語境概念自然成為不願統、又既要統只能戰的自我毀滅循環。細究陳明通「談兩岸」的概念,全然以拒統為要,絲毫不見避戰思考,遑論和平創造。

在台灣學界方面亦然,縱使兩岸關係研究資深學者趙春山苦口婆心呼籲兩岸應「以談避戰」,但其所謂「談」的企圖心依舊不夠,兩岸唯有積極創造和平、促成和平條件的談,才足以結構性的避免兩岸之間的戰,否則治標不治本。

台灣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推斷,2024年美國與台灣舉行總統選舉之前,中國大陸會以靜制動,但2024年到2027年北京「就會有動作」。(張鈞凱攝)

再就前台灣「國安會」秘書長蘇起所言,中美談判是台海不發生戰爭的唯一途徑,唯蘇起提出的中美談判方案,既現實,也不夠現實。現實層面,確實台灣問題從來屈服於中美大國政治底下,是中美問題內涵的重要一環,而非外生於現實主義主導的國際政治結構。但蘇起出讓台灣涉及談判的主動性予中美兩國,並未考量到美國只能是局外人的角色:美國政府不論何人何黨執政,皆只能玩盡台灣牌的剩餘價值,終究沒有資格與立場代替台灣走上台談判桌與北京一同商議台海未來安排。

是以,盤整台灣多方的「談兩岸」,皆所謂知其然卻不知所以然,盡是眼見俄烏戰爭為鑑在前,體認兩岸實力對比懸殊日益後,視「談」為湍流中的一根浮木,圖一個不統、不戰的自保,而未能及於一個和平的未來。

中共二十大22日閉幕,通過《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堅決反對和遏制『台獨』」寫入黨章。(資料圖片)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今朝台灣被動談論兩岸的關竅,並不繫於上月落幕的中共二十大,早於2019年習近平發表「習五點」、預告「兩制台灣方案」便種下了今日熙熙攘攘討論的先聲。只不過在台灣民進黨官方抗拒多年、台灣社會輿論反應滯後下,未能及於2020年台灣總統大選期間意識到這一天的遲早到來,而是必要等到佩洛西猛撞中美台三方關係、解放軍採取進迫式圍台軍演,以及二十大政治報告的字裡行間之後,台灣朝野與民間才意識到「兩制台灣方案」多年後,所謂的「談兩岸」是為必須,且無法繼續掩耳盜鈴般鎮日逃避。

解放軍8月4日至7日包圍台灣進行軍演。(香港01製圖)

對於台灣目前眾說紛紜的「談/戰」論點,雖能談終歸好事一樁,但如何再進一步從談論兩岸戰爭可能性、揮別「談只能等於統」的迷思,轉向「以談促和」、創造和平條件,才是積極思考。台灣與其將自身的所有存在,寄託在外者如美國保護、自憐民主價值必受西方寵幸身上,論危險性其實也都不比陳明通所謂「以戰逼談」來得輕鬆愜意——因為那終究是台灣無法自主的人格,一如遊牧的路徑,必須從這一場歡愉移轉到下一場歡愉,而真正貼己的自由與安全泉源則永遠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