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台制台」新時代來臨 台灣終於「該談了」

撰文:陳鄭為
出版:更新:

隨著中共二十大閉幕、新一屆最高領導層面世,台灣內部開始就新一屆中共高層組成研判詭譎多年的台海情勢。針對7名常委名單,有台媒總結為「知台派上位」,多數台灣學者也悲觀台海未來,認為中共二十大後對台只會更加強硬,「不統、不獨已不可能」,相對民進黨政府假定北京對台將「以戰逼談」,諸如「以談避戰」、「中美談判是台灣不打仗的唯一之路」等說法相繼出爐,然不論路徑與相關方如何交錯,「該談了」總歸成為台灣回應中共二十大的公約意見。

知台、制台者聯盟

從台灣角度梳理新一屆中共領導班子組成,習近平、蔡奇曾長年於福建工作,對台存乎深刻理解,蔡奇、王滬寧皆有訪台經驗,蔡奇另有親屬在台;而李強、李希二人過去任職上海、廣東等地,亦具有與台商豐富的經貿交流經驗。

在新一屆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成員組成方面,張又俠、何衛東分別擔任軍委副主席被視為北京未來對台灣戰略思維更趨強硬的具體象徵。尤其張又俠是目前少有具備實戰經驗的中共高階將領,又解放軍今年8月操演壓迫性十足的「圍台軍演」,係由出身福建、長期在東部戰區歷練的何衛東負責規劃,這些背景因素都導致張、何二人升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引起台灣高度關注。

張又俠是十九屆中央軍委副主席,此次連任副主席。(資料圖片)

整體而言,新一屆中共領導與軍方高層,聚合了知台充沛與軍事制台經驗者,這對於北京持續對台軟硬兩手政策的施展預料將更有發揮。在兩岸情勢嚴峻可期下,昔日擔綱「習馬會」推手、台灣兩岸關係研究學者趙春山直指過去馬英九主張「不統、不獨、不武」,其中的「不統不獨」已不可能,呼籲兩岸當儘速對話,「以談避戰」讓「不武」留有餘地。

出身於東部戰區的何衛東,成為新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引起台灣重視。(資料圖片)

從「以戰逼談」到「以談避戰」

事實上,有關「武統台灣」的討論已「行之有年」,早在2018年中共十九大後,就2049年新中國成立百年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藍圖中,便隱含了統一台灣的時刻表,差別只在於採取的是和平抑或是武力途徑。然而,隨著中美競爭白熱化與台灣「倚美謀獨」的躁動,實現兩岸和平統一的客觀條件正在快速消融,與之增長的便是武統的或然率躍升討論。

中共二十大22日閉幕,通過《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堅決反對和遏制『台獨』」寫入黨章。(資料圖片)

針對中共二十大後的對台展望,台灣「國安局長」陳明通自言,過去台灣官方評估解放軍完成軍事準備是2027年,後來有人提及2025年,如今「2023年也必須關注」。陳明通評估2023年的狀況,認為北京對台可能傾向「以戰逼談」為手段。

隨後,台灣學界則順應兩岸「戰與談」的討論,相繼衍生趙春山暢兩岸當「以談避戰」的呼籲,以及前台灣「國安會」秘書長蘇起就台灣還有沒有機會避戰,認為「要看美國,因為中國大陸還是買美國的帳」,蘇起期望最後中美可以談判解決問題,解決包括台灣問題在內的中美問題,「儘管目前中美談判的可能性很小,但這是唯一不打仗的一條路」。

台灣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推斷,2024年美國與台灣舉行總統選舉之前,中國大陸會以靜制動,但2024年到2027年北京「就會有動作」。(張鈞凱攝)

總的來說,眼下不論是懷抱反中意識至上的民進黨官方預判「以談逼戰」,還是台灣學界輿論冀望兩岸和平所感的「以談避戰」、透過中美談判以保台海無戰事,縱使各方論及談的內涵仍舊抽象,但「兩岸得談了」儼然是各造殊途同歸的公約數,差別只在於主動與被動,以及由誰代表的問題。

被動與被誰代表

自習近平2019年初發表習五點後,有關兩岸終歸一談的壓力便襲向台灣,哪怕台灣內部多以埋土鴕鳥相應,也基本無改此一趨勢。依據習近平「兩制台灣方案」指引,北京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達成「終局安排」,釋出與台灣各黨派、各界別推舉的代表性人士展開「民主協商」,彼時已觸動台灣官方神經,台灣陸委會三申五令告誡台灣各黨派人士如果赴陸參加民主協商,將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刑責最高五年有期徒刑,「勿以身試法」,基本重搬蔣經國當年對陸「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態度。

今昔對比,曾謂「勿要談」的台灣官方,今日終於正口說出北京企圖「以戰逼談」,終究還是將兩岸之間的談掛上了嘴邊。有趣的是,昔日告誡赴陸協商觸法的時任陸委會主委陳明通,正是今日喊出「以戰逼談」、高升台灣「國安局長」的同一人,從原先所謂的絕不談判到如今認知恐怕「要被逼談」,台灣官方的回應不只出現了認知調整,同時也等同自認讓出了談的主動性給北京。

習近平二十大報告講到「祖國完全統一一定要實現,也一定能夠實現」時,現場響起長達24秒的掌聲。(美聯社)

其次,再如台海和平繫於中美談判的說法,固然蘇起論點的現實主義飽滿,但細究精神,實則比起民進黨政府「被逼談」的理解更為悲觀——他日台灣遭遇「以戰逼談」,縱然被動有餘,至少還留在牌桌之上,冀望中美談判台海問題,則等同自判提前出局,拱手利益由他方決定,此話由一位前台灣「國安會」秘書長的口中說出,已當屬下下之策。

是以,北京今後積極暢「談」兩岸關係是客觀現實,逼迫與否端看台灣有無化被動為主動的自信回應之,台灣內部今朝開始認知「該談了」,或許已表明北京近年對台的號召開始收效,雖距離如何談、由誰談依舊遙遠,但當「該談了」開啟動念,預料未來五年兩岸之間的談資,勢必只會更多而不會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