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選獨裁」之魂蠢動:何以「蔡英文貼文違法已被刪除」?

撰文:陳鄭為
出版:更新:

台灣「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8月18日舉行《數碼中介服務法草案》第三場公開說明會,邀請線上服務平台相關業者發表意見,但多數與會業者對該法惴惴不安,認為法規制定不明確,憂慮網路言論在台灣官方得單向行個案管理下,人民言論自由勢將受到限縮,進而導致寒蟬效應。

台網憂「言論自由末期」

台灣知名網路論壇PTT(批踢踢實業坊)代表發難直言,「若法令通過,跟逼我們(PTT)關站並無不同」,其餘各大社群媒體論壇,以及台灣民情也一面倒反彈,輿論炸鍋襲來,帶動一股「本貼文違反數碼中介法已被刪除」標語潮,諷刺民進黨政府箝制言論、鐵幕即將罩頂。

甫經解放軍「圍台」軍演、林智堅論文抄襲案接連重傷執政威信的民進黨,眼見草案爭議即將失控,台灣行政院長蘇貞昌8月19日以各界疑慮仍深、需多方溝通,且實務面、技術面猶待精緻化為由,為修法踩下煞車。NCC隨後宣佈暫緩次周公聽會,民進黨再以四點澄清「沒有強推《數碼中介服務法》」,重申捍衛言論自由價值等陳腔濫調。然而台灣輿論並不領情,質疑「NCC是獨立機關,結果民進黨說卡就卡,笑死」、「NCC不是獨立機關?怎麼都民進黨在聲明」、「主要防假消息,然後順利打壓異己,超好用」、「大家連要討論真偽的機會都沒有,一切政府認定」、「是不是以為90%的人是文盲?」,民情怒火依舊難消。

顯然,民進黨政府一開始便打錯算盤,低估了台灣社會對於民選政府「反民主自由」作為的「戒慎恐懼」,依舊自信「台灣價值」傍身、「反中就必然挺民進黨」的執政謬論,終於偷雞不着蝕把米,慘遭民意圍暴。

眼見台灣輿論反彈甚深,民進黨緊急澄清未有強推《數碼中介服務法》之舉,但收效有限。(民進黨)

草案五大爭議

綜合台灣輿論與產學界對NCC推動《數碼中介服務法草案》的不信任,爭議有五:

1.草案列舉納管五大類業者(包括提供寬頻上網連線的中華電等電信業與凱擘及中嘉等有線電視業者,台固、速博等快速存取服務、VMWare等資訊存取服務、Dcard/Meta/YouTube/Yahoo拍賣等線上平台服務提供者,以及指定線上平台服務等五大類),羅列近20項法律遵從義務,但缺乏與業者溝通,衝擊相關產業。

2.草案擬對平台業者課以問責機制,業者只要接獲檢舉「知悉」貼文違法,就得下架,主管機關有權對違法內容加註警語,恐將導致民眾與業者自發噤語。NCC所稱「盼約束網路平台違法或假訊息樣態」,實則網管、侵害言論自由。

3.草案視用戶數達230萬以上的平台為指定平台,未達者採「個案管理」,有政府擅權之虞。

4.草案忽視國際大型數碼平台壟斷問題,僅要求國際業者在台指定代理人,但不強制在台設立分公司,約束力有限。

5.依據草案規劃,擬另斥資新台幣25億元設立專責機關,但與現行NCC功能多有雷同,疊牀架屋,大可不必。

NCC玩火自焚,掀台灣社會憂慮「言論自由末期」,國民黨籍新北市長侯友宜發文稱捍衛每個人說話的權利。(Facebook@侯友宜)

法案為政府濫權開後門

總的來說,NCC在與台灣社會、業者缺乏互信與溝通下,逕以「約束網路平台違法或假訊息」為由強推《數碼中介服務法草案》,讓自己從「網管者」淪為「被網暴者」,實屬咎由自取。除了爭議二外,其餘爭議項目多屬蘇貞昌所言「待細緻化」的實務與技術性問題。但蘇貞昌「快刀斬亂麻」的切點顯然也是避重就輕,台灣社會強烈不滿與不安的成因,並不在業者實務與技術管控,而在於NCC推動《數碼中介服務法》,意圖管制「行政部門認定的不當言論」的目的性顯著。

諸如法案條例第 3 條載明「不當言論不需要由法院認定」,令台灣行政院以下所有的行政主管機關皆有定義不當言論的權力,此條例不啻霸王條款加身,埋下政府濫權的種子。再如法案第46條,若被認定為不當言論,平台需要加以管控,若平台方堅持不刪,將面臨單項最高新台幣 1,000 萬元罰緩,同時依據法案第 55 條,採「屬地主義」,透過電信手段「阻斷使用者接取或使用服務」,禁止不限境內平台的網路連接。

面對渠等規範,相關業者紛告「介入私人通訊,讓行政機關有權詮釋法律,嚴重影響個資」(LINE)、「要業者揭露演算法與篩選機制等行為,已經觸及商業機密」(蘋果台灣);台灣知名電玩資訊站「巴哈姆特」更對民進黨政府開酸,稱「有人發文論文有抄、有人發文沒抄,業者沒有能力判斷哪方為假訊息。未來此類案件,雙方論點的文會全數刪除,以求免責,嚴重危害言論自由」。

「民選獨裁」之魂蠢蠢欲動

縱然台灣「言論自由末期」的爭議,在蘇貞昌一聲令下,或告止血,但若干傷害已經造成。首先是做為獨立機關的NCC,置此前民情反彈於無物,卻在蘇貞昌表態後百依百順,獨立機關的「氣節」蕩然無存。雖NCC最終「屈從」了民意,但也已盡失民信。

其次,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以降,挾「反中」餘威、作福台灣社會的蔡英文政府,推動了不少爭議性法案與政治決定,挨諷「民選獨裁」。此回《數碼中介服務法草案》爭議一出,蔡英文個人「昨是今非」的人設變化,也無意外地再度遭受台人質疑。

亞洲周刊2021年01期的封面專題《台灣民選獨裁幕後 綠營新威權主義現象》,將蔡英文披上黃袍,批評其獨裁行徑猶如「民選皇帝」。(Facebook@亞洲周刊)

如見蔡英文早於2013年6月17日發布的一則臉書發文,近日遭網民出土,其中蔡英文提到「使用網路發表意見、接收資訊是人民的基本權利,這樣的權利不容剝奪。身為這個民主國家的一份子,反對(馬英九)政府提出的《電信法第九條修正草案》」;「該法準備授權給主管機關可以逕自以有妨害公序良俗之嫌,要求業者斷網或刪除網路內容,(馬)政府接二連三的試圖限制人民網路活動的舉措,已經引起社會相當的疑懼,擔心政府正一步步的剝奪人民的自由」。

昔日人還在野的蔡英文倡言反對「行政權力經由不明確的法律概念獨斷」,今朝執政卻畫風丕變,此間變化引得大批台灣網民前往「朝聖」昔日貼文,並留下「留言違反數碼中介法已被刪除」;一切歸咎謙卑不再,奈何「今日的蔡英文叫昨天的蔡英文閉嘴」淪為被統治者的徒呼負負,立地成就了另類的台灣民主奇蹟。

回首民進黨擠下國民黨、執政六年迄今,「成也蔡英文,敗也蔡英文」的說法,始見發酵。若非蔡英文政府屢錯屢犯,頻頻巧藉「反中」之名立法為政府大開濫權後門,「民選獨裁」的臭名也不會如影隨形至此。民進黨政府明知故犯,就休怪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