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倫帶領國民黨走回頭路 美國「不期不待」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6月2日至12日前往美國訪問,行程走到一半,但已讓國共關係退後了不知多少年。
一如朱立倫在出訪前揭示的,此行的目的除了替國民黨駐美代表處揭牌,更大的政治意義是率國民黨重回美國政壇視野,以「We are here」告訴美國朝野國民黨的角色定位,重建國民黨的對美關係。這個道理美國做為東道主自然懂得,就來者是客來說,行禮如儀款待有求於美國關愛的朱立倫一行一點都不為過,重點是觀其言、聽其行,好心觀摩朱立倫一行帶了多大誠意來「試鏡」才是重點。
朱立倫先於6月2日訪問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提及無論從歷史價值淵源還是現實記憶,國民黨都是與美國擁有緊密連結的親美政黨,且一百年來持續對抗共產主義,與中共做價值與制度的競爭。隨後,6月6日再於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發表在華府唯一的公開演說,席間被問及國民黨與民進黨兩岸政策有何差異,朱立倫答稱,「我們會和中國『有原則的溝通』(communications with principle)」,並指九二共識是兩方的建設性、創造性模糊,是「沒有共識的共識」(Non-Consensus Consensus),自言國民黨現在是在野黨,不會做也沒有能力與對岸進行政治談判。
儘管朱立倫人還在華府,行程持續進行,但舉凡堅定「親美」、言及「反共」,保守回應九二共識定位、不積極與北京發展政治談判等,都提早為朱立倫此行劃下總結。結論是國民黨對美關係有機會發展,但難有預期突破,惟對國共關係傷害已經造成。
首先,朱立倫帶來「親美反共」伴手禮,成敗與否並不取決於國民黨,而在於是否正中美國下懷。在美國集結反中號角多年,民進黨一路尾隨下,國民黨此刻以「親美」示好,「回頭是岸,為時已晚」。在野的國民黨如今既不如2005年連戰風光破冰大陸之時,已不扮演左右兩岸關係的關鍵角色,同時繫於九二共識開展的兩岸政策主張未有重大變化,國民黨本身在兩岸關係與政策的穩定性,雖是優勢,卻不易提起美國政壇現時的興趣。
既然在美國政壇眼裏,國民黨表現「親美」是為必須,「反共」又嫌稍晚,朱立倫口袋裏能夠勉強生出讓老美伸出手接待的籌碼,便退到國民黨有多大誠意,為爭取美國選角的機會,願折損國共關係幾何做為理賠代價。
綜觀國共關係強健發展的經驗,過去在陳水扁執政中後期,乃至馬英九第二任期前半,當是國民黨最雄厚的政治資產之一,曾幾何時,業隨內外環境變化,國民黨和共產黨之間的關係卻成為了國民黨如今要否割席自保的抵押品。否則諸如期望台海和平、維持區域安全穩定、爭取兩岸對話交流等意向,這些國民黨過往到現在的兩岸主張又有哪一點牴觸了美國路線與利益?
於是乎,長年專注於對華府與北京兩翼發展的國民黨,在亟欲撕下「親中」政黨標籤與重建對美關係的優先下,便可見朱立倫試圖淡化與北京關係的努力。
細數國民黨近年接連遭遇選舉挫敗,不論個案差異,只要無法對策民進黨提出的「抗中保台」,國民黨便難有轉圜。相對過去遭遇民進黨高舉「抗中保台」攻擊,國民黨向來重述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基石論調,這不只受用北京,曾經的美國也是受眾之一,但在野無為的結果,朱立倫這回華府公開演說,未提九二共識,而是以「和北京基於原則的接觸」帶過,相當程度暗示國民黨眾失去了對九二共識這塊神主牌的堅定信仰,也不願在美國做東的場合裏,猶唱九二共識獨角戲的心理。
然而,偷雞不着蝕把米,朱立倫選擇迴避九二共識「官宣」,委婉稱「九二共識這個創造性的模糊,仍然是目前需要的」回應其存在意義,結果恐怕是爹娘不愛——先得罪了北京,也讓美國看破了手腳。一則是國民黨臨危將九二共識暫放在「目前需要」位置,而非夯實加固其兩岸政治基礎地位,對北京「不夠意思」,同時也讓外界看出九二共識「被獻禮」的意涵。其二是朱立倫以「沒有共識的共識」賦予九二共識意義,對於坐等國民黨提禮來賀的美國而言,看到的是國民黨雖做出了姿態,但搔不到癢處,在親美、反中(共),以及在「做北京關係」上,三點皆「有待加強」,國民黨依舊是美國眼中「不期不待」的那個國民黨。
事實上,國民黨在路線上秉持兩翼發展對華府與北京關係,並沒有過失,過去在馬英九主政期間也得以讓台灣不致深陷「兩大之間難為小」的處境,但國際地緣格局變動甚鉅,朱立倫赴美切歷史價值淵源與現實記憶角度,對美述說國民黨依舊是那個國民黨,忘了最大的問題並不在國民黨自己,而在於美國角色已經改變。朱立倫率團訪美矢言「我們回來了」,不惜赤裸表露「親美」心跡,哪怕有折損國共關係之虞也一心嚮往之,但朱立倫帶領國民黨要重回的美國是哪個年代的美國?因時不制宜,這才是國民黨每每想方設法要維護其兩翼發展傳統,卻收效有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