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台美關係斜槓的結果是躺平

撰文:衛城
出版:更新: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5月23日興高采烈在東京宣佈啟動「印太經濟架構」(IPEF),確認首輪13國上座的同時,也判了台灣出局命運。然而,台灣的灰心不過一周時間,便在美國納法,示美國國民兵(National Guard)與台灣軍隊將邁入實兵交流,以及台灣官方高調宣告開展「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自期成為美國貿易最高級夥伴的伴奏下,終於一解糟糠怨氣。

與美國在軍事交流與經濟貿易領域達成新型雙邊合作,儼然是當下蔡英文政府以為能夠抓住的機會稻草,不論是聊勝於無,還是用不幸中的大幸來寬慰自己,都不足以掩蓋台灣政府在疫情同步的近年,積極於「台灣問題國際化」的結果仍是一無所獲——叩關世界衛生大會(WHA)連續六年失敗告終,熱烈唱和美國「印太經濟架構」多時依舊與己無涉。

台行政院6月1日晚間宣佈台美雙方啟動《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台行政院提供)

美國略施小惠 台灣求仁得仁

在北京存在且「一中原則」普世接受的現實意義下,台灣爭取加入任何國際組織都註定無功而返,諸如在今年的世衛大會,哪怕有美、英、法、德、加、澳、盧森堡、立陶宛與兩台灣邦交國巴拉圭和危地馬拉等10國在會議期間聲援台灣以觀察員身份入會,聲量勝於以往,仍無改不得其門而入的國際現實。台灣隨後無緣納入IPEF也是同一個道理,雖台灣內部不乏主張,台灣應積極尋求加入那些北京尚未參與的組織建制,以「先馳得點」,但傳出IPEF成員國認為讓台灣加入IPEF「太具爭議性」的說法,已讓中國是否早一步置身其中不成為阻擋台灣加入與否的障礙。簡言之,台灣想要繞過中國否決、加入各式國際組織與區域建制,不存在愚公移山的浪漫敍事,美國表態一二也無助於事。

或有鑑於此,美台雙方皆知在與北京有衝突可能的「正規賽場」上納台沒有勝算,如今遂行繞道,改以締結美台各項雙邊如軍事與經貿關係為主,於焉發展各式「斜槓」般存在的美台關係履歷。例如美方推動台灣納入美國國民兵「州夥伴計劃」(State Partnership Program),擬安排夏威夷州國民兵與台軍進行實質交流;以及啟動被台灣內部視為「量身訂做」的「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洋洋灑灑述及將就11項議題開啟談判,系台美關係「重大突破」等。

可以預料,在美台默契下,這類「正業不務,斜槓來充」的雙邊關係發展,或將是接下來一段時間內的美台官方互動常態。對美國的好處是不需要在連結區域盟友的同時,揹負台灣問題成本,減輕自己與相關方回應「一中原則」的壓力,並且在與台灣斜槓雙邊關係的同時,僅須略施小惠,便得以輕易要價,美方完全可以相信主導權與詮釋權操之在己,料台灣難有拒絕的籌碼與能力。

對台灣而言,只要確保「夢想盡在遠方」,相對於參與任何國際組織沒門,今美其名深化與美國關係,輔以妥善包裝,即可對內交代。美台在「認清」國際現實下,開展各式斜槓關係,看似紛陳,本質上是美國給點小費、賣些夢想,台灣求仁得仁的「不平等合作」。

美中關係上位 台灣資不抵債

事實上,如果美國真有意願,且有能力扶台灣「上位」,不論是為台灣參與WHA挺身,還是護航納入IPEF,都不至於是今日結果,也不必要另走花式旋轉門,以填充各式斜槓來滿足外強中乾的美台關係。可以說,台灣用來宣傳的斑斑突破,正是由於最核心、最實質的內裏無法獲得,才會斜槓來湊。

就以台灣視為光明無限、對美關係重大突破的「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為例,台灣內部在不同時序的解讀,實已透露了自己心虛成份。

早在拜登亞洲行前,台灣內部便有營造與IPEF沾邊的輿論,並且不由分說將IPEF捧上了天,然大夢終究要醒,排除後失望之餘,再幸得與美國默契宣告啟動「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台灣一時間「雖不中亦不遠矣」的夜郎心態躍然紙面,甚而反身揶揄IPEF議題通泛,目的只是要把越多國家召喚進來越好,「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則具體聚焦美台雙邊貿易、改善供應鏈和加強技術出口控管,其「成就」或將更勝IPEF云云。

就此而言,台灣自圓其說的功力確實了得,但卻不見斜槓美台關係「短多長空」的結果是台灣利益躺平。

首先,台灣在軍事與經濟領域與美國達成過去未有的合作,縱然在宣傳上得有突破,但滿足更多的實是台灣極度欠缺的安全感,而非化解那些令台灣長年惴惴不安的源頭。例如美國持續對台軍售、對台開展「州夥伴計劃」,都不足以回應台灣對己身安全保障的最大疑問:一旦台海發生軍事衝突,美國會否給予最直接且有效的援助?又如台灣心心念念參與CPTPP、IPEF等區域經濟建制以避免被邊緣化的慾望,單憑「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這一記偉大突破並無法滿足,甚而落得美國絕對強勢、台灣絕對弱勢的互動結構,任憑保護費喊價,台灣利益奉交美國取捨,不啻為躺平。

其次,美國在大街集結IPEF旗鼓後,再於小巷與台灣安撫雙邊貿易倡議,此般行動透露的訊息有二:美國確認了「台灣問題國際化」的天花板,即可以喧譁炒作,但不得搬上台面、不可見光;以及美國排除台灣參與由美國主導的區域建制,事後再「自掏腰包」補償台灣,釋放給區域各國的訊號,無疑是台灣問題此後不再是各國的問題,如有問題,也是由美國另行跟台灣處理即可。在美國主導的IPEF已是如此,又何況其他?

回顧拜登聯合區域盟友營火的亞洲行,有着明顯以層級漸進的方式定位區域各國在美國印太戰略位置的安排,並以「雁行」層級開展,台灣的問題在於不只想要尾隨美國雁頭飛行,更想充當反中箭頭,卻無意識台灣在美國的戰略視角中,從來資不抵債,只能是「雁行」之末。

如今,台灣先被美國在大街上打臉,再於小巷與美國談小情小愛,之於台灣利益而言,不正所謂「正事不做,斜槓來湊」?是以,台灣一旦接受自己以難登大雅之堂的姿態成全與美國關係,發展再多斜槓般的合作項目,只是宣告美台關係正式內卷化,且這不只是美台關係發展虛實的問題,而是一整套侷限於內部,並以低水平運作的周期反覆,長期以往,台灣任利益躺平其中,也只剩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