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獲准購光刻機 台學界:良率仍低,10年內有望追上台積電

撰文:姜庚宇
出版:更新:

美國解除對中國最大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成熟製程的禁售限制,周三(3日)晚間,中芯國際與荷蘭光刻機製造商阿斯麥簽訂12億美元訂單。
台灣股市同日半導體領跌,電子權值全面走弱,半導體指標中,台積電挫逾3.3%,聯發科也跌3.6%,聯電更是重挫5.5%,失守季線,日月光也跌3.7%。
在台灣從事晶片設計相關研究的Jack(化名)接受《香港01》訪問表示,由於中芯國際的良率不高,即便獲得新機,短期內對台積電不構成威脅;但這次的訂單將對中芯研發5納米晶片的計劃帶來利好,他估計中國大陸的晶片生產技術在10年內有望達到與台積電接近的水平。

據台灣《財經新報》報道,美國解除對中國大陸最大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成熟製程的禁售限制,將使目前全球晶片供應吃緊的情況獲得進一步緩解,且情況也將有利於設備及材料營運,但將衝擊中芯國際的競爭對手台灣企業聯電。

美國解除對中國最大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成熟製程的禁售限制,周三(3日)晚間,中芯國際與荷蘭光刻機製造商阿斯麥簽訂12億美元訂單。(資料圖片)

報道指,已證實美國政府放寬中芯國際在成熟製程設備及材料採購限制,但目前僅看到14納米製程以上許可。由於美國先前將中芯國際列入出口禁令的實體清單後,主要就是限制10納米以下先進製程發展,所以預期未來不會看到美國放寬10納米以下先進製程禁令。

Jack是國立台灣大學電機所博士畢業,主要研究領域是晶片設計。他向《香港01》記者表示,中芯國際「連55納米晶片的良率都仍然不及格,大約只有60%左右」,而中芯有多達50%以上營收來自90納米的非高階製程,這一數據亦與台灣聯電重合,顯示中芯主要對手是聯電這類中低階晶片製造廠。相比之下,台積電16納米及更先進製程就已佔營收的一半,5納米營收比重今年也有望達到25%。

中芯高製程晶片良率「仍相當低」

Jack指出,雖然目前中芯國際有能力生產14納米晶片,但良率仍相當低,「只有百分之十幾」。記者翻查資料,內媒《智通財經》報道指,截止2019年底,中芯國際14納米晶片良率就已高達95%。但Jack表示,這是因為其設定的合格標準較低。簡而言之,一條生產線上原計劃製造較高時鐘頻率(clock rate)的產品,但不良品會被標以較低時鐘頻率的規格賣出,從而成為市場上的「合格品」,而中興宣稱的95%「應該是電路『能動』的數量」。

他指出,機器與製程沒有絕對關係,14納米的機器亦可以製造5納米晶片,但良率就相對低得多。此次中芯國際購買新機,對於提升良率有幫助,也會對中芯研發5納米晶片的計劃帶來利好。

台積電的晶圓加工技術仍然領先中國大陸。(資料圖片)

指西方封鎖反加速中國追趕技術

Jack直言台積電的技術已趨近極限,「差距縮小是不可避免」;而西方對中國的封鎖將加速差距的縮小,除非有新技術誕生,大陸晶片製造業約10年左右便可接近台積電水平。

對於大陸晶片製造業與台積電的差距,他指關鍵不在技術,而在實作,類似20世紀初光學玻璃攪拌一度也是業界難題,「所有原理上的東西其實無太多難點,難在製作中的know-how」,指這也是台積電以「養豬」的方式招很多人,每個人只處理很小一部分工作的原因所在,「每個員工都不知整體的狀況,因此就算被挖角少量員工,技術也不會被學走」。

台灣一名私立大學電機學院教授則向《香港01》表示,雖然消息令這兩天台灣半導體股票大跌,但這是「心理因素影響」。他指出,即便與被認為受影響最大的聯電相比,中芯在製程良率上仍有一定差距。至於大陸晶片製造業在10年內追上台積電之說,他也並不看好,認為設備及domain know-how(產業知識)的差距很難在短時間內攻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