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即將新啟供應鏈對話 車用晶片料成焦點
台灣經濟部證實,台美在召開經濟繁榮夥伴對話後,雙方的供應鏈合作越趨緊密,也持續保有事務性的磋商管道,台美雙方將於台灣時間2月5日上午以視訊方式召開供應鏈相關對話。
台灣經濟部長王美花1月30日晚間表示,主要對談涉及產業對產業,參與業者不限於半導體,也有其他領域人士。她稱,自己會出席該次對話,等美方出席代表確定後,會正式對外公布。
由於目前全球鬧車用晶片荒,預計美方將對此表示關切,要求台灣增加對美國汽車製造商重要晶片的供應。
除了美國之外,日本、德國汽車工業近期也因車用晶片缺貨而減產,分別透過外交管道向台灣求援,台灣內部有人建議,台灣不妨以「晶片換疫苗」。對此,王美花接受電台專訪時表示,不管是晶片還是疫苗,其實都是私人間的買賣,或是私人賣給各國政府,屬於商業行為;目前全球疫情未歇,台灣還沒取得疫苗的情況下,日前也有向德國在台協會處長王子陶(Thomas Prinz)表達相關意見,希望德國在行有餘力範圍內,協助台灣取得疫苗,王子陶表示會轉達相關意見給德國政府。
另針對新台幣匯率走升對台灣產業的影響,王美花認為,目前台灣經濟環境健全,出口又在成長,這個情形可能讓新台幣愈來愈強,但整體來看,歐元、人民幣、韓元相對美元都在升值,新台幣升幅並沒有特別高。她坦言,台灣是出口導向國家,新台幣升值的確對傳統產業帶來很大壓力,但其他競爭國家同樣面臨幣值升值的壓力,韓國傳統產業也在哀嚎,認為韓元升值造成困難,「大家都覺得很困難,短期之內很難避免這樣的困擾」。
根據台灣央行1月29日的統計,新台幣從2019年底至今,對美元升值達5.96%,升幅小於歐元的7.98%、人民幣的7.81%,韓元則為3.36%。
王美花也稱,台灣央行在匯率上擔憂被貼上標籤,台灣經濟部會跟產業界致力增加產品差異性與提升價值,讓產業能持續跟國際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