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民進黨人提修法刪除「國家統一」又自行撤案 唱的哪齣戲

撰文:郭雪筠
出版:更新:

5月8日,台灣立法院一讀通過民進黨立委蔡易餘等人的提案,且交付內政委員會審查──提案內容是修正《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將「國家統一前」修正,在隨後條文中的「國家統一」字眼也一併修正。

隨即有人質疑,《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中亦開宗明義「國家統一之前」,蔡易餘表示也會修憲法增修條文,並在採訪時表明「不打假球」。

而國民黨則表明,這次不會當兩岸關係上的「剎車皮」,大有「不必勸,反支持」之態度,結果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表示,兩岸問題需要審慎以對。

沒過幾天,5月15日,台灣立法院長游錫堃宣布,蔡易餘自行撤案。

蔡易餘提案修法刪除「國家統一」,落得自行撤案「唾面自乾」。(facebook@蔡易餘)

蔡易餘臉書上的表態很有意思,「原本認為在這個時候,由於世界各國因為武漢肺炎中國的欺瞞,看清共產黨的邪惡真面目。個人認為此時正是一個台灣人民做出自由選擇的機會,更是藉此擺脱憲法上不合理統一框架的契機。」

「但經過和黨團柯總召一番的討論後,縱使理解是反中聲浪高漲的現在,國際關係仍是如履薄冰,勢必要戰戰兢兢,而現在的時機點更是危險,不可以有一絲一毫的冒險。」

於是,在中共未動手、國民黨也沒攔,台灣民意更可能踴躍支持的情況下,民進黨人自己退回去了。

這一招想來想去還是挺神奇的,不像隨便演一齣,配合當前反中氛圍,最後收手又不是太好看。一個可能是,一些沒想太多的政治人物想累積政治資本、而後發現玩過頭了。

另一個可能,若民進黨內部有人的盤算是,有少數人「拋獨」、然後踩煞車,展現至少民進黨是「願意維持兩岸和平」的──這樣一來,蔡英文「5‧20」演說的路線不變(不在兩岸上冒進、也「不對中共妥協」),而後ECFA會斷也是「中共打壓」了,蔡英文仍維持原先中庸形象。

還有一個可能,就是有其他方面的壓力(比如美方),得做給某些人看。這齣戲背後有多少角力、多少人在編劇本,外界不得而知。

外界預料蔡英文「5‧20」演說的路線不變:不在兩岸上冒進、也「不對中共妥協」。(中央社)

遺憾的是,這些對台灣人民一點幫助也沒有,政客演,人民看,觀眾看完最後就是一句話──唉,政客沒種真的獨。

過去二十年太多人演過這種戲。最關鍵的一點是,不論台灣內部壓力也好、美方如何也好,民進黨在兩岸上終究離不開「舒適圈」。

國民黨曾經的舒適圈是「九二共識」,沒了這個頓時有些慌了,不敢背上親中罵名、又不能像民進黨一樣演一下修憲戲碼。

民進黨的舒適圈相較國民黨大許多,因為連兩岸交往的論述前提都沒有,「維持現狀,守護台灣民主」就是其舒適圈。

這個圈其實就等於「不統不獨不武」,民進黨能刺激中共,但這「刺激」約略是跟美國小動作一下或言語刺激,這樣帶來的後果是民進黨自認可以承擔的──陸客不來(少數人失業)、斷交(台灣人普遍不在意),這些損失用「守護台灣民主」是可以彌平的。

若真修憲,在當前中美局勢下是否會刺激中共一下子做出什麼舉動,這代價可就不是「守護民主」能換──兩岸政府時不時對罵,可以讓民眾投票給民進黨,但若真刀實彈地打仗另當別論。

「能刺激但不能太刺激,能不好但不能真開打」,這是當前民進黨的態度。

這在選舉政治上是聰明,但對台灣整體無利益,解決的就是社會對於兩岸關係的賭氣和怨氣,同時也將自己推向中美對立的第一線。當然,能讓台灣社會發泄對「對岸」的不滿,已經足以讓民進黨持續連任。

但是,很難預料到,若此情況持續,十年後的台灣,又會是怎樣的情況。許多事情,得放到長期來看,才會知道是否「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