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智庫二軌閉門會報告:兩岸必須直接溝通以避免台海危機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美國智庫「美國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NCAFP)7月29日公布一份中美台三方學者舉行閉門會議後的報告,內容指出,兩岸缺乏直接溝通造成台灣海峽彼此間的不信任與誤解,當前台海需要的是平靜、溝通與連貫性,呼籲兩岸必須建立直接溝通管道,因為這種接觸才是避免危機的關鍵。

美媒《美國之音》報道,NCAFP今年6月初在賴清德剛上任不久、解放軍在台灣周邊舉行兩天演習後,邀集了中美台三方權威專家舉行年度跨台灣海峽二軌閉門對話,並由智庫亞太安全論壇主任董雲裳(Susan Thornton)及副主任李瑩(Juliet Lee)將會中的討論整理成報告。

美國前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董雲裳(Susan Thornton)。(網絡圖片)

二軌對話是指會中無現任政府官員參與的對話;另有所謂的1.5軌,也就是有現任政府官員參與的對話。該智庫特別註明,這份報告只反映作者的筆記與觀察,而非一份與會學者有共識的文件。

報告一開始提及,今年會談的對話是悲觀的,這「主要是因為中美負面關係以及對台海兩岸關係將持續凍結的假設」,與會者擔憂兩岸關係將維持不可預測的性質,而且責怪對方挑起台海的不穩定。儘管如此,三方與會專家仍為保留各自政府處理兩岸關係的作業空間提出了一些建議。

5月23日,解放軍東部戰區發布「聯合利劍-2024A」演習區域示意圖。(央視)

首先,北京與台北的第一優先要務就是減緩緊張局勢並營造互信,「雙方有必要進行直接溝通,恢復兩岸對話對於創造減緩緊張關係的空間至為關鍵」,為達到此一目的,北京與台北應該盡快恢復海基會與海協會的對話與合作,「在當前的政治環境下,越是安靜的接觸越好」。

其次,台海雙邊應該致力於恢復兩岸觀光、推動文化與藝術交流、增加雙方學者之間的學術交流。報告認為,這些民間的交流是重新建立連結的重要管道,應該在沒有預設條件的情況下進行,「有利於彼此的互動不應被視為是對另一方的『獎賞』」。為達到此一目的,雙方都應該避免過於強調到台海另一邊旅行的危險性,且應該移除交流障礙,包括解除民進黨發布的旅遊警示,以及北京對智庫及學者的制裁。

第三,基於台北目前內部政治分裂的情況,民進黨、國民黨及民眾黨應該在立法院內就涉及生活品質的現實議題上合作,以此來建立3個政黨間的信任基礎。

報告提到的第四條建議是,美國與志同道合夥伴應該尋找途徑告訴北京,台灣在國際組織的特定角色,並非要讓台北涉足「法理台獨」的大門,而是為了有助於全球衛生與公共安全的必要性原因,此外,「北京透過在聯合國的作為來重新界定其他國家的台海政策,只會遇到國際社會更大的回擊」。

台灣衛福部長邱泰源提及WHO不該應「不合理的政治考量」將台灣排除在外,並強調「兩岸互不隸屬是國際公認的客觀事實」,因此北京無權干涉。(台灣衛福部提供)

最後,隨著美國總統選舉逐漸接近,美國學者敦促各方加強溝通及可預測性,以防止無意間引發危機。大體而言,有關台海議題的外交努力成功地保持和平,過去45年來的做法已被證明是有用的,因此也不應該有根本性的改變。

「缺乏跨海峽的直接溝通管道,清楚導致彼此對另一方立場的極端不信任與誤解」,報告說,所有與會學者都強調兩岸人民與學者間直接交流的重要性,儘管雙方都責怪是另一方在阻礙這種交流。「兩岸領導人都應該看清,雙方的接觸是避免危機的關鍵,華府也應該繼續強調對台海兩岸建立直接溝通管道的支持」。

2024年4月23日,賴清德接見「美國聯邦眾議院共和黨黨團會議秘書長麥珂蓮(Lisa McClain)跨黨派訪問團」時表示,就任總統後將致力於台海和平穩定,期與美國等理念相近國家有更多合作,持續深化台美關係。 (台灣總統府提供)

據了解,參與閉門會談的美國專家包括前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薄瑞光(Raymond Burghardt)、前國務院亞太事務副助卿、現任歐亞集團中國事務主任華自強(Rick Waters)、美國會研究處亞洲事務分析師凱特琳‧坎貝爾(Caitlin Campbell)、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印太計劃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

台灣學者有政治大學榮譽教授丁樹範,政治大學外交系教授黃奎博,曾任國防部長的中華民國高等政策研究協會秘書長楊念祖,前兩岸政策協會理事長、目前是匯理國際政策諮詢集團董事長譚耀南、輔仁大學政治系教授吳瑞國。

大陸學者包括北京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達巍、上海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信強、廈門大學台灣研究所副主任季燁、上海國際問題研究員台港澳研究所長邵育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