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文署18區體育館大數據|觀塘最多灣仔最少 屯門每間服務10萬人

撰文:顏銘輝
出版:更新:

2022年香港有多兩間康文署體育館落成,分別是大埔東昌街體育館以及深水埗體育館。目前香港共有106間康文署室內體育館,另外還有7間壁球中心。最多體育館的區份是9間的觀塘,而最少的是3間的灣仔。
若配合每區人口分析,屯門區的5間康文署體育館平均服務人口最多,約9.9萬居民使用一間體育館;離島區同樣有5間體育館,但人口少得多,每間體育館平均服務3.73萬居民。

在現役的康文署室內體育館當中,只有5間在70年代落成的體育館仍在服務。大部分體育館在80及90年代啟用,佔全部體育館數量近7成。踏入千禧年後,只有多28間體育館啟用,最新的是2022年的大埔東昌街體育館及深水埗體育館。

最早啟用的是東啟德體育館,位於九龍新蒲崗六合街30號,毗鄰采頤花園,於1973年3月1日啟用,接近用了半世紀。

港島–灣仔區(3間)

灣仔區只有3間體育館,是香港18區當中最少體育館的區份。灣仔也是18區人口最少的一區,只有178,400,平均每座體育館服務5.95萬居民。

灣仔區體育館(內為啟用年份):駱克道體育館(1986)、黃泥涌體育館(1996)、港灣道體育館(2017)

港島–中西區(5+1間)

康文署網站顯示,港島中西區擁有5間室內體育館以及1間壁球中心,全部都在千禧年之前落成啟用。最舊的是1989年啟用的上環體育館,而最新的是1996年的士美非路體育館。根據政府統計處在2020年出版的《2019年按區議會分區劃分的香港人口概況》,中西區有240,500居民,平均每間體育館服務4.81萬居民。在18區當中,中西區的體育館對居民比例為第二低,僅高於離島區。

中西區體育館(內為啟用年份):上環體育館(1989)、香港公園體育館(1991)、石塘咀體育館(1991)、中山紀念公園體育館(1995)、士美非路體育館(1996)//香港壁球中心(1986)

位於中西區的香港公園體育館。(顏銘輝攝)

港島–南區(5+1間)

南區擁有5間體育館以及香港仔網球及壁球中心,黃竹坑體育館於1979年啟用,是香港僅有5間在70年代啟用並服務至今的體育館。南區最新的體育館是2006年啟用的赤柱體育館。南區有264,600居民,平均每座體育館服務5.29萬人

南區體育館(內為啟用年份):黃竹坑體育館(1979)、漁光道體育館(1982)、香港仔體育館(1983)、鴨脷洲體育館(1998)、赤柱體育館(2006)//香港仔網球及壁球中心(1999)

港島–東區(6間)

東區擁有6間體育館,最舊的是1988年啟用的鰂魚涌體育館,而最新的是2011年的小西灣體育館。東區在2019年有545,600居民,平均每座體育館服務9.09萬居民。東區是每座體育館服務人口第四多的區份。

東區體育館(內為啟用年份):鰂魚涌體育館(1988)、柴灣體育館(1989)、西灣河體育館(1990)、渣華道體育館(1992)、港島東體育館(2001)、小西灣體育館(2011)

九龍–九龍城區(5間):

九龍城區有5間體育館,他們近20年都未有新體育館,全都是80年代末到90年代興建落成的,最舊的是1987年的土瓜灣體育館,而最新的是1999年的何文田體育館。九龍城區有人口419,900,平均每間體育館服務8.4萬居民。

九龍城區體育館(內為啟用年份):土瓜灣體育館(1987)、九龍城體育館(1988)、佛光街體育館(1990)、紅磡市政大廈體育館(1996)、何文田體育館(1999)

九龍–油尖旺區(6間):

油尖旺區擁有6間康文署室內體育館,最舊的是1976年啟用的界限街一號體育館,還有3間在80年代末建成啟用,而最新的是2006年的大角咀體育館。油尖旺區有329,900人,平均每座體育館服務5.5萬居民。

油尖旺區體育館(內為啟用年份):界限街一號體育館(1976)、界限街二號體育館(1987)、花園街體育館(1989)、九龍公園體育館(1989)、官涌體育館(1991)、大角咀體育館(2006)

九龍–深水埗區(6+2間):

深水埗區有6間體育館以及歌和老街壁球及乒乓球中心、通州街公園壁球中心。長沙灣體育館是區內最舊的體育館,早於1976年啟用,而香港最新的一座體育館剛巧在這區,深水埗體育館在2022年9月28日啟用。深水埗人口有416,500,平均每間體育館服務6.94萬人。

深水埗區體育館(內為啟用年份):長沙灣體育館(1976)、荔枝角公園體育館(1983)、保安道體育館(1987)、北河街體育館(1995)、石硤尾公園體育館(1997)、深水埗體育館(2022)//通州街公園壁球中心(1989)、歌和老街壁球及乒乓球中心(1995)

深水埗體育館在2022年落成啟用。(政府新聞處)

九龍–黃大仙區(7間):

黃大仙區有7間體育館,其中1973年啟用的東啟德體育館是康文署轄下現存最早啟用的體育館。黃大仙區內大部分體育館都早於90年代前啟用,最新的已經是1996年的蒲崗村道體育館(1996)。黃大仙有416,100居民,平均每間體育館服務5.94萬居民。

黃大仙區體育館(內為啟用年份):東啟德體育館(1973)、摩士公園體育館(1978)、竹園體育館(1986)、牛池灣體育館(1987)、彩虹道羽毛球中心(1988)、彩虹道體育館(1988)、蒲崗村道體育館(1996)

東啟德體育館於1973年3月1日啟用,是現役最早啟用的康文署室內體育館。(康文署網站)

九龍–觀塘區(9間):

觀塘區是香港18區當中最多體育館的一區,擁有9間康文署室內體育館,其中6座在80年代已經啟用,最新的是前年啟用的彩榮路體育館。觀塘是香港人口最多的一區,有688,500人,平均每座體育館服務7.65萬人。

觀塘區體育館(內為啟用年份):、牛頭角道體育館(1981)、振華道體育館(1984)、曉光街體育館(1986)、九龍灣體育館(1987)、瑞和街體育館(1988)、藍田(南)體育館(1994)、鯉魚門體育館(2000)、順利邨體育館(2000)、彩榮路體育館(2021)

彩榮路體育館是觀塘區最新啟用的體育館。(顏銘輝攝)

新界–離島區(5間):

離島區是18區人口第二少的區份,但都有5間體育館。每間體育館平均服務居民人數最低的一區,平均每間服務3.73萬人。5間體育館當中,長洲及大嶼山各有2間,尚有一間在坪州。

離島區體育館(內為啟用年份):坪洲體育館(1991)、海傍街體育館(1991)、長洲體育館(1993)、梅窩體育館(1993)、東涌文東路體育館(2010)

新界–北區(5間):

北區擁有5間體育館,最舊的是1989年啟用的天平體育館,最新的是2012年的保榮路體育館。北區人口有314,100,每均每間體育館服務6.28萬居民。

北區體育館(內為啟用年份):天平體育館(1989)、龍琛路體育館(1991)、和興體育館(1992)、聯和墟體育館(2002)、保榮路體育館(2012)

位於上水的保榮路體育館。(顏銘輝攝)

新界–荃灣區(5間):

荃灣區有5間體育館,大部分在90年代落成,最新的是2018年啟用的荃灣體育館。荃灣人口有311,800,平均每間體育館服務6.24萬居民。

荃灣區體育館(內為啟用年份):楊屋道體育館(1990)、蕙荃體育館(1993)、荃灣西約體育館(1997)、荃景圍體育館(1998)、荃灣體育館(2018)

新界–屯門區(5+1間):

屯門區有5間體育館及屯門游泳池壁球場,但人口接近50萬的有495,100人,所以平均每間體育館服務9.9萬人,屯門區是每座體育館服務人口最多的區份。

屯門區體育館(內為啟用年份):大興體育館(1987)、賽馬會屯門蝴蝶灣體育館(1988)、友愛體育館(1990)、良田體育館(1990)、兆麟體育館(2019)//屯門游泳池壁球場(1986)

新界–大埔區(6間):

東昌街體育館在2022年8月15日啟用後,大埔區現有6間康文署的室內體育館,最早啟用的是1986年的富善體育館。大埔區人口306,800,平均每間體育館服務5.11萬居民。

大埔區體育館(內為啟用年份):富善體育館(1986)、大埔體育館(1990)、富亨體育館(1991)、太和體育館(1991)、大埔墟體育館(2004)、東昌街體育館(2022)

大埔的東昌街體育館在2022年啟用。(政府新聞處)

新界–西貢區(6+1間):

西貢區擁有6間體育館,全部座落於將軍澳,另外還有西貢壁球場。6間體育館之中,寶林及翠林接近同期啟用,之後在千禧年後再多3間落成。西貢區人口有472,500,平均每間體育館服務7.88萬居民。

西貢區體育館(內為啟用年份):寶林體育館(1989)、翠林體育館(1990)、將軍澳體育館(2001)、坑口體育館(2011)、香港單車館(2013)、調景嶺體育館(2015)//西貢壁球場(1991)

新界–元朗區(7間):

元朗是每座體育館服務人口最第三多的區份,平均每間體育館服務9.21萬居民。元朗有645,000人口,擁有7間室內體育館。鳳琴街體育館早於1987年落成,而最新的一間是2017年的元朗體育館。

元朗區體育館(內為啟用年份):鳳琴街體育館(1987)、朗屏體育館(1988)、天水圍體育館(1994)、天瑞體育館(2007)、屏山天水圍體育館(2012)、天暉路體育館(2012)、元朗體育館(2017)

位於天水圍的天暉路體育館。(顏銘輝攝)

新界–沙田區(7+1間):

沙田區擁有7間室內體育館,最歷史悠久的是1986年啟用的美林體育館,另外還有3間亦在80年代啟用,最新的是2020年啟用的車公廟體育館。沙田的人口有688,100,平均每座體育館服務9.83萬居民,比例僅次屯門區。

沙田區體育館(內為啟用年份):美林體育館(1986)、顯徑體育館(1988)、源禾路體育館(1988)、恆安體育館(1988)、馬鞍山體育館(2004)、圓洲角體育館(2016)、車公廟體育館(2020)//沙田賽馬會公眾壁球場(1981)

新界–葵青區(8間):

葵青區擁有8間體育館,是新界最多體育館的一區,在全港排行第二,僅次於9間的觀塘。葵青區人口有502,400,平均每間體育館服務6.28萬居民。

葵青區體育館(內為啟用年份):林士德體育館(1980)、北葵涌鄧肇堅體育館(1985)、長發體育館(1990)、楓樹窩體育館(1990)、大窩口體育館(1992)、荔景體育館(1994)、青衣體育館(1999)、青衣西南體育館(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