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講古.西班牙|Tiki-taka戰術沒有死 安歷基只做對了一半
西班牙意外不敵摩洛哥出局,Tiki-taka控傳踢法備受千夫所指,主帥安歷基雖然一度說要一世執掌國家隊,但未幾卻確定離任,U21領隊富安迪接掌帥印,他的首要任務,就是汲取今屆世界盃的教訓,帶領西班牙重新上路。
文:胡蘇
睇世界盃資歷40年,做了體育傳媒超過20年;愛足球,也愛說足球的故事。
從2008年歐國盃開始,西班牙靠控傳踢法橫掃球壇,接連地贏得2010世界盃,衛冕2012歐國盃,全世界都對Tiki-taka趨之若鶩,之後隨着沙維、恩尼斯達等球星老退,西班牙在國際賽戰績下滑,這種戰術又漸告遠離人們視線,直至安歷基執掌西班牙後,先在去年的歐國盃有不錯的表現,繼而在今屆首仗以7:0大破哥斯達黎加先聲奪人,似乎昔日鬥牛士雄風再現。可是,西班牙之後空佔超過七成的控球率,先被日本打敗,還可用「走線」搪塞,復於16強遭摩洛哥淘汰,便再沒藉口了。外界對西班牙戰術根基的叩問,新任主帥必須正視及回答。
早在去年歐國盃,名帥摩連奴評估西班牙無法躋身決賽時便直接擊中了問題核心,他認為西班牙雖然保持了很好的控傳風格,但缺乏像韋拿那樣的射手,整體也未能取得足夠的入球。一年過去,安歷基用阿辛斯奧踢「假9」取代了失機頻頻的莫拉達,然後一場大勝掩蓋了人腳上的問題。前線上,莫拉達是唯一的中鋒人選,其他就是一大堆個人能力不太突出的翼鋒如丹尼爾奧莫、費倫托利斯,後備席上的尼高威廉斯算是異類,速度很高,但整體還不算成熟。
如果比較同由巴塞體系出身的哥迪奧拿,便更清楚安歷基選人的疏失。好了,哥帥巴塞年代擁有美斯、恩尼斯達及沙維太強大吧,那看看曼城的陣容。哥帥主要套路都是控傳,但很強調兩翼拉到最邊,以快速傳送或人數壓制,務求創造出翼鋒可與對方守將單對單的局面,所以需要馬列斯、貝拿度施華、基亞利殊及菲爾科頓等突破能手,這在現役西班牙陣容中欠奉。
另外,哥帥也重視中場的突入,例如根度簡便常在禁區出沒,迪布尼也會穿梭於右路伺機傳中,但西班牙的中場卻是以控制為主,布斯基斯、加維及柏迪雖然腳法純熟,但既少往禁區前插的意識,也沒有恩尼斯達般的突破或沙維直線傳送的創造力,於是,西班牙的控傳徒具形式,僅限橫向的互傳,卻沒有縱向的深入,那又如何製造入球機會?
Tiki-taka的戰術思維,秉承自告魯夫,這位荷蘭傳奇強調的是控制皮球,他的想法是,既然對方都沒有皮球在腳,那麼又如何取得入球呢?之後的戰術如高位壓逼、失去皮球後須於6秒搶回、門將也要協助組織等等,都是遵照這思路下的產物。但最完美的控傳也只能做到不敗,卻無法取勝,因此控傳以上其實還有一個重點,就是進攻節奏的突變。巴塞全盛年代,你不難看到沙維、美斯、布斯基斯等人在中圈附近作出一些貌似毫無意義的短傳,連觀看直播的球迷都會慨嘆「又X搓!」的時候,場內的守方難免有一秒半秒的鬆懈,這就是巴塞等待的時機,於是沙維會在此時放直線,或是美斯突然提速發難(美斯今屆也是如此,很多時漫步球場,但突然發動,後衛便難以跟上節奏),缺口就是如此打開。安歷基的球隊似乎只做了一半,重視控傳,忽略變奏。
比起控球率,今屆世界盃各支隊伍更重視的進攻效率,那怕像日本全場只得17.7%控球率,依然可以取勝,入球只是幾腳傳送的事,決不像西班牙那樣,平均用上1356次傳送才入一球(對德國、日本及摩洛哥3仗平均數)。當然,日本與摩洛哥是被動式放棄控球,那荷蘭面對美國一仗的上半場,便示範了何謂主動式。雖然礙於人腳,防守反擊攻勢還不算流暢,但荷蘭戰術意識十分明顯,就是向對手讓出控球權,然後反擊時利用兩名前鋒作支點,再由兩翼衛後上攻堅;本以為主守的美國,對此明顯不知所措,轉眼落後下,攻又不是,守又不是,跌入了雲高爾織出來的網。
陣式與戰術沒有一套可以用到老,強如雲高爾都會放棄荷蘭強攻的傳統、哥迪奧拿也不斷思考創新(當然有時會諗多咗),富安迪雖沒必要推翻西班牙的控傳根基,但必須思考如何革新,首先在選人上不要像安歷基那樣再盲信巴塞人腳,須尋找更多不同功能的球員,例如今屆如果有創造力強、長傳準繩的堤亞高艾簡達拿會不會更有利攻破鐵桶陣?如果富安迪或之後的繼任者還是跟安歷基一樣剛愎自用,那麼,Tiki-taka就真的會死掉。
西班牙於世界盃2022成績如何?
西班牙於世界盃2022不敵摩洛哥,16強止步,而且互射12碼全失。(詳情可按此)
安歷基離任,誰人接掌西班牙國家隊教練一職?
安歷基離任,由原U21國家隊領隊富安迪接掌兵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