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酷|克服恐懼於狹縫中自由飛躍 我們都曾經是「Parkour人」
這不是一個關於跑酷(Parkour)運動員的故事。
彷彿是童年飛簷走壁武俠幻想的延伸,或是荷里活動作電影俐落的追逐鏡頭,重現於現實生活中;一個個敏捷的跑酷身影,以優美的弧度馳走在城市建築之間。
鍛煉不一定是為了考取功名。香港跑酷界沒有競賽沒有冠軍,我們說的是跑酷愛好者的故事,關於自由與恐懼。
記者:葉詩敏 攝影:曾梓洋
在網上搜尋「香港」與「跑酷」,找到了香港跑酷移動藝術協會,認識了全職為特技人的會長Daniel。
跑酷即Parkour(或Le Parkour),又稱為飛躍道,常被歸類為是一種極限運動,以日常生活的環境為運動場所。它並沒有既定規則,將各種日常設施當作障礙物或輔助,在其間跑跳穿行。
他接觸跑酷沒什麼曲折離奇的情節,12年前與朋友在家看到跑酷的影片,其中一個動作叫「Reverse」,二人膽粗粗走落公園試做,試着試着做到了,又試做其他動作,便開始了玩跑酷。
問他為什麼看完影片會想試,他爽快地答:「覺得會做到,同埋幾型。」
形形色色刺激的極限運動,為什麼是跑酷?「因為我只需要一個身體,就可以去到不同的地方玩。」
後來,他與友人想找多些人一起玩,找到了香港飛躍道協會,「當時有個活動但要滿18歲才能參加,找到另一個團體,在觀塘體育館聚集廿多卅人,玩下玩下大家熟了,便成立香港跑酷移動藝術協會。」於是素未謀面的人陸陸續續加入,包括另外兩名被訪者Samuel和Jerry。
印象中的跑酷是「玩命」運動,飛躍大樓與大樓間隙、或如蜘蛛人般攀上高牆,或在扶欄間旋轉,每個動作都看得人膽顫心驚。Daniel對於途人既擔憂又不屑的眼神絕不陌生,除了保安會制止,途人也會呼喝他們。
跑酷的真正挑戰是自由
跑酷的自由,與我城的刻板印象對立。他們真正挑戰的是標籤和制度,假如理解背後精神,其實是探索潛能的哲學。
Daniel解釋:「我們有種東西叫『Parkour眼』,望出去見到個距離,不用量度都知跳到。練好後便會有信心,一定會做到。」他笑言別人不知情,「就好驚嘅其實」。
難怪示範跳躍動作前,他們3人總會交頭接耳討論該怎樣跳。問他「Parkour眼」是怎樣練成的,熟練的法則萬變不離其宗,都是不斷試不斷練,直到掌握距離感。
Daniel平時會與團員到室內場練體能,或到公園練習。這天記者拍攝他們到屋邨內公園訓練,他與Jerry提議在一米多高處躍下,再跨越欄杆跑回平台。當他們預備飛躍時,眼神凝視遠方,雙腳左右交替了數下,便深呼吸往下衝。一躍,身體在空中劃過,穩穩着地一刻即向前衝,單身支撐跨過欄桿,流暢俐落。
「有信心一下去跳,就會跳到。通常跳之前,會摸一摸兩邊障礙物、地面的質感,先做動作便最安全。」跑酷不只是訓練技巧,還要有足夠體能才能避免受傷。
跨越障礙物去一個目的地,可能都是正正常常過馬路般,但我們給人感覺是「黐線佬」。
有人循規蹈矩地生活,在路上看到牆壁、石壆自然繞道而行,可是這班人偏喜愛打破框框,走跳自己的路線。中五生Samuel笑言:「跨越障礙物去一個目的地,可能都是正正常常過馬路般,但我們給人感覺是『黐線佬』。」
室外先有危機感 「跑酷不是搵命搏」
「我自己覺得唔算黐線,我們是有十足把握才會跳下來,把握是來自我們平時訓練累積而來,所以我們每做一個動作,不是拎條命去搏,而是經驗同平時訓練成果」,Samuel續說。
你要知道點樣跌。
資歷較深,身兼特技人的Daniel坦言細個「唔知死」,也有在高樓大廈間跳來跳去,「其實接觸Parkour之後,反而會覺得做嘅嘢危險咗,因為認知得多了。」
室外是很容易受傷,惟不在室外又缺少了危機感,他們因此要平衡練習地方,「在室內練好一個距離,好安全跳到,但室外未必跳到的,因為見返個危險感。」Daniel指由室內轉到室外跳,要調整距離。
旁觀者怒目而視,生怕看到「死亡直播」畫面,其實他們比你所想更懂得怎樣保護自己。
愛上跑酷的刺激,在險境追尋挑戰得記住「第一戒」,「你要知道點樣跌」Daniel說。
「你要諗埋向後跌、向前跌,手要按着什麼,向後跌要怎樣落。」跌,都是一門學問。
即使是公園一成不變的遊樂設施,在他們眼中都是大展身手的練兵路線,練習時眾人從不同角度觀察,爬高爬低試位,極其專注。偶爾他們走到同伴身旁,看一會,便說說自己的感覺,找出不同落點和路線,聽者便把動作再調整一點。
因為着地時要用手按住平地或障礙物借力,他們的手心都被磨損了,看到掌心、手肘的血痕,攝影師也不禁問是什麼驅使年輕人堅持下去,「愛定責任?其實只是因為好玩,哈哈!」向我們展示滿手傷痕的中三生Jerry說。身旁的Daniel補答,玩跑酷是挑戰。
一個人堅持也可以,一群人就更加好玩。沒有規定也沒有利益關係,大家只是想找同好一起玩,跑酷的點點線線把這些人連在一起,為了同一件事鍛鍊。
跑酷在香港沒有比賽,Daniel坦言這樣也許更好,沒有制度、評分局限,便「不會限死個動作」,因為跑酷中一個動作有很多變化。「沒有比賽,沒有點先為之勁,其實好自由,你學到什麼便是你的東西。」
「每次都係克服一樣嘢」的奧義
Jerry分享說,Parkour有很多不同風格與變化,像是有人本來練習武術,便會比較多空翻和轉體,「又或者有人玩滑雪再來玩Parkour,他的空翻我是看不懂的,轉完之後我都不知道他做什麼,我覺得是幾有趣的,沒有限制。」
那份解除障礙、束縛以及恐懼的熱誠,同一條路線喜歡怎樣翻就怎樣跳,一切在乎個人選擇,是他們追求的自由。
然而,具難度或有危險的練習,需要不同的能力,爬往高處、跳躍、在不穩定的表面上走動等等,需要的不僅是技術,還有克服恐懼。
跑酷的哲學沒有書籍教材,全是從過程中領悟,「玩Parkour要克服恐懼,見到高位驚喎,咪唔好跳住,低少少跳下先,慢慢加上去,就會慢慢克服個高度,由低做起。」
「吓?9個月已經跳成咁。」我驚訝中五生Samuel只接觸短時間便跳得有板有眼,他率直回答:「可能我比較勤力啩。」然後把視線移到他手前臂,假如要形容,我會形容為「花晒」。看着那數條「新鮮」的血痕,問他為什麼喜歡跑酷,原因簡單直接,「因為有滿足感。」
「每次都是克服一樣野,在這個高度跳下去、每次跳遠一點到障礙物,都會有恐懼,心裏面會有把聲話你知要收一收、逃避。」Samuel說。
其他運動要苦練,一個動作重複做幾十次,練習跑酷更像一重重的修煉,克服人生障礙的修練途徑。每次跳出去嘗試,都有其未知數,比起受傷的痛感,陰影與恐懼是無止境的。
人們只看到危險的一面,其實每一厘米的點與點,如何面對恐懼、思考自己的選擇,無論是肉身或精神上都在超越自己。
玩Parkour的初心,就是不想有東西限住自己。
跑酷作為生活和城市建築的一部分,同一條路想怎樣走便怎樣走,想打後空翻或踩牆跳起便做。「條路自己揀」——記者如此總結一句話。他們之中有人點點頭:「這也是我玩Parkour的初心,就是不想有東西限住自己。」
【後記】
孩童時期,其實我們都是這樣看待每一個遊樂埸,小孩沒意識地玩跑酷,爸爸媽媽也都只顧閒聊,他們沒有理會,但孩子玩的是跑酷;爬往高處跳下、跨過欄杆、跑上牆邊、挑戰爬上更高的地方。
後來,我們就停下來不玩了,你害怕受傷、害怕高、害怕未知,被障礙物與社會規則囚縛,不再依自己想法去「玩」。
可是,我們其實都曾經是「Parkour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