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01山記】「麥徑40」第四回登昂平 行到爆偈的心路歷程
一班人行山,行最慢的一個,會有什麼感受?
在上周「麥徑40」第四回的活動上,記者初段陪尾隊的參加者上山,叫他們多點休息。不過,行至中段,輪到我體力不繼,被叫休息,見隊友們等我,心裏不好意思,覺得自己拖慢了團隊。
由叫人休息到被叫休息,一次行山,兩種體會,彷彿明白了一些東西。
由《01體育》與「野外動向Hong Kong Discovery」合辦「麥徑40」計劃,上周末舉行第四回活動,由水浪窩起步,沿麥理浩徑第4段上山,至基維爾營後續走麥徑第5段,行至沙田坳,落慈雲山解散,全程長達17公里。當日天氣酷熱(西貢攝氏最高34.1度、最高紫外線指數11),但仍有超過20名參加者,包括「01SOLar」成員山系女生Melody以及Hikipedia 山上。山下的Kylie和Avis。
上山時勸參加者放心休息
麥徑第4段一開始不斷上山,由海拔約80米高的水浪窩,登上近500米高的馬鞍坳。在炎熱天氣下,這段長4公里的上山路是一大挑戰。記者負責殿後,陪伴尾隊緩緩上山。有參加者表示心跳加速,要慢慢行,我勸她不要勉強行,先找個樹蔭位置坐下來休息,待身體慢慢恢復。
記者之前訪問過一些行山隊領隊及山藝教練,他們不約而同地說,若果行山途中不適,記緊不要「死頂」,一定要通知隊友;另一方面,如果聽到隊友說「我不太舒服,要休息一會兒,不用等我」,就記得一定要等。
《01山記》是記者上山工作後,以第一身寫下旅程上的所見所聞。
加快步伐導致「爆偈」
上完馬鞍坳,經過彎曲山及大金鐘的山腰,來到分岔口,部分體力不繼或趕時間的參加者經馬鞍山村下山。經過昂平高原後,再有參加者陸續離隊,分別往西貢大水井及馬鞍山梅子林下山。直至茅坪,記者的身體仍未不適,繼續跟大隊前進。
離開茅坪,記者跟在最前面,步伐加快,初時不為意,但逐漸發覺不對勁,愈行愈累,慢慢墮後至最尾。我那時才心知不妙,因為一時忘了自己的節奏,跟了別人的速度,結果「爆偈」。
上得山多,自然了解自己的身體。一旦「爆偈」,不一定馬上下山,只要有足夠的時間,便可以回復。我拿出一對行山杖,左撐右撐,以極慢速度行,希望為身體爭取時間,盡快回復。不久,見到隊友們在一處樹蔭坐低等我,我坦言需要休息,大家都叫我坐一會兒。
休息時的領會
「野外動向Hong Kong Discovery」導師Antipas給我些提子,讓我補充糖分及水分,也有其他參加者主動幫我減輕負重。休息期間,雖然沒有人催促過我,他們都在談天說地,沒有表達過任何不耐煩,但我坐在石級,看住自己的汗水一滴一滴落在路上,無形壓力漸生。
我感到不好意思,勞煩那麼多人等我一個。我還會想,如果不是等我,他們可能4時就可以落山回家。如果他們要等我回復狀態,或者一直等我慢慢行,大家分分鐘日落都未能落山。我又怎好意思他們為了我一人花時間!如果是熟朋友還好,但他們大多都跟我素不相識。
在上午,我理直氣壯叫人行山不適定要通知隊友,放心休息,不用心急。在下午,我面對同一處境,但由叫人休息的一個,變成被人叫休息,登時明白了一些東西。首先,多謝隊友的體諒,願意等待我,而我深切體會到行得最慢、大落後的心情,那種是急不來的焦急,沒有辦法的不好意思。就算同行人士沒有施壓,壓力亦會自然而來。
中途撤退往黃泥頭
坐了5分鐘左右,有人問我情況如何,我回答可以繼續行。其實我還未回復過來,只能慢慢行,但我知一時三刻都回復不到,所以真的不想拖慢大家。隊友給我一枝能量補充劑,這是我首次飲用類似的飲料。一入口,就像咳藥水或者枇杷膏的味道,幾難飲的。
之後行了一段平緩的落斜路,感覺還不錯,但我看看地圖,見到離終點還有約5公里的路,包括一些吃力的上斜路段。我覺得自己行得完,但應該要行到入黑,為免拖慢整隊人的速度,決定找路中途退出。我行過黃牛山及水牛山,了解這一帶的山路,所以沿支路往花心坑撤退,大約行了半小時抵達沙田的黃泥頭。
勿妄跟他人節奏
一團人去行山,有認識的,也有陌生的,有體能出眾的,也有甚少運動的,有人上山健步如飛,有人落山步步驚心。行在山上,有快有慢,狀態起落,你上午沒有問題行得到,不代表下午的狀態也應付到。今次「爆偈」經歷令我明白行山不要跟別人的步伐,一定要跟自己的節奏,一時跟得快,結果會是因快得慢。
最大的領悟是,理解到體能差及身體不適的朋友,在行山途中的心路歷程。以後面對類似情況,除了在行動上陪伴他們慢行及休息外,還可以想辦法紓緩他們擔心拖累團隊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