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01山記】「麥徑40」第三回登雞公山 考察行山徑沖蝕實況
愛好行山遠足的朋友,有沒有留意腳下的行山徑?
麥理浩徑第3段沒有石屎馬路,全程山路,是沖蝕最嚴重的一段,尤其落畫眉山及登雞公山的路。
今月「麥徑40」第3回的活動上,在導師Antipas的帶領下,記者與「01SOLar」的Kylie、Avis及馬拉松好手楊錦鴻(金毛)等參加者,一起行麥徑第3段,順道考察行山徑,了解路面沖蝕的原因以及漁護署的山徑復修工作。
《01山記》是記者上山工作後,以第一身寫下旅程上的所見所聞。
不同的運動需要不同的設施,例如踢足球要足球場,而行山這項運動就需要行山徑。行山徑有不同類型,以麥理浩徑為例,首段以馬路為主,方便政府車輛出入萬宜水庫;第2段大部分是石屎村路,方便大浪西灣、鹹田灣及赤徑的村民出入。
至於第3段由北潭坳起步上山,登牛耳石山落嶂上,再經畫眉山、雷打石山的山腰,登雞公山,最後落水浪窩;全程約9公里的路,絕大部分都是由泥石砌成的山路,保留原始的風味。「野外動向Hong Kong Discovery」導師Antipas認為這段路適合向參加者介紹行山徑的保育。
相比對上兩次活動要在雨中舉行,上周末「麥徑40」第3回的天氣不錯。在陰涼的天氣下,一行廿多人在早上由北潭坳涼亭出發。麥徑第3段一開始便要急上牛耳石山,我們一而再提醒參加者多休息,慢慢行,因為這段上得太急的話很易「爆偈」。
落嶂上有少部分山徑被沖蝕
完成吃力的樓梯上山,麥徑在牛耳石山近頂繞過,之後平緩向下,往午飯地點嶂上走前。前往嶂上的路上,開始見到山路被沖蝕的跡象,有點難行。在原路變得難行之下,行山人士就不得不在旁邊開新路,結果新舊路之間的三角植被愈來愈少,路面愈行愈闊。不過,相比之後所見的,這個位置的沖蝕情況還是「小巫見大巫」。
經過嶂上營地,遠望草叢後的草地及許林士多,彷如山中桃花園。牛隻在草地上悠閒地活動,三五成群,有大有小。那天上山的人不多,許林士多沒有其他客人。大家吃完即食麵及豆腐花後,準備出發之際,突然天降大雨,草地上的牛群也趕到樹下避雨。
管理水流保育山徑
幸好,只是一場過雲雨,停雨後天色放晴,陽光驅散灰雲,照射大地,一行人繼續上路。行至畫眉山,開始見到沖蝕嚴重的行山徑,路面凹陷,形成一道彎曲的沖溝。Antipas停下來講解,表示保育山徑最重要的是管理水流。下雨的時候,雨水會沿行山徑往下流,高速的水流帶走沙泥,形成凹陷的沖溝。長此下去,沖溝會愈來愈深及闊,山路就會愈來愈難行。
原本行山徑出現沖溝成V型,變不好行,行山人士自然會愈行愈邊,踩植被上落,漸漸地植被枯死,露出樹根,水土流失加劇,路面變闊。整條路岩石嶙峋,不但難行,而且可能有危險,故此漁護署在部分路段加設樓級,一來方便行山人士上落,二來避免情況惡化,令行山徑再向兩邊擴闊。
雞公山山徑沖蝕最嚴重
上雞公山的路也是沖蝕嚴重,有段地勢陡峭,原路是以「之」字路線緩緩地上山,但有人開捷徑,直接上去。新開的捷徑的確比原路短,但路斜難保養,水土流失會更快,而捷徑與原路之間的三角植被則會愈來愈少,長此下去整個位置會變成光頹頹。
Antipas表示香港山路多,單靠漁護署工友維修,實在應接不暇,所以近年漁護署會聯同環保團體,招募市民參加維修山徑工作坊,希望透過義工增加維修山路的人手,並宣揚保育山徑的訊息。
上雞公山時,Antipas停下來,介紹一段由義工幫忙維修的山徑,解釋維修山徑的原理。他表示最重要處理水流,在獲漁護署認可的導師指導引下,義工利用附近的石塊砌樓級,每級高度相距不能太大,除了令人行得舒服外,還能緩阻水流的速度;同時,在適當位置建設排水坑,將水流引離山徑,避免山徑被水流沖蝕。
Facebook專頁Hikipedia 山上。山下的Kylie及Avis一路上聽Antipas講解,見到愈近雞公山頂,山路的沖蝕就愈嚴重。好不容易,登上399米高的雞公山,眾人紛紛與路牌打卡。6大馬拉松Sub-3跑手金毛終於按捺不住,要在旅程尾聲爆發速度,與眾人道別後,就快步下山;見到他左彈右彈,一會兒便消失在眾人眼前。
離開雞公山頂後,基本上全程落山,部分路段都有水土流失的情況。行到落水浪窩時,是下午3時,一行人花了5小時走畢全程。
「麥徑40」6月8日行第4段
今月的終點,即是下月的起點,由《01體育》及「野外動向Hong Kong Discovery」合辦「麥40」行山計劃的第4回,將會在6月8日舉行,由水浪窩出發行麥徑第4段,至基維爾營。由於基維爾營沒有公共交通離開,所以下回的路線會繼續沿麥徑第5段行,至沙田坳結束落慈雲山。
活動詳情及報名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