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亞運.江忞懿】Go with the flow 順流逆流裏的隨心與堅持
「Go with the flow」,說得輕易,但要做到也許需要一點歷練。
2016年里約奧運期間,關於港隊「女飛魚」江忞懿(Yvette)的「超級奮鬥史」,獲傳媒連番報道、轉載、重提。但隨着奧運落幕,上一章的奮鬥史畫上圓滿句號。
Yvette笑着:「講真,那時候我想退役。」
此時此刻,她依然繼續。在游泳生涯第3次的亞運前回想,奮鬥史究竟是什麼一回事?
「準備自己,同時要不怕再失敗。」
的確,要理解「Go with the flow」,首先得釐清「順其自然」並不必然「順風順水」。
硬照攝影:余俊亮
出發此趟高雄之旅前,我心裏輾轉反側;一方面為未知之數而不安,一方面緊張着與江忞懿做訪問。由2014至今,這才是我首次與她做專訪,但「江忞懿超級奮鬥史」已屢獲記載,究竟在光環閃爍的故事下,還附着些什麼未曾提及?
「嘩,個故事講到噚啊!」就連主角也笑言,當重複再重複,一切會變得長氣累贅。
但,她那段6年的低潮*,着實沒枉過,更讓思考變得透徹。
*假如你還未知道「6年低潮」是什麼:
自2009年打破50米和100米蛙泳香港紀錄後,江忞懿其後6年再沒突破,衝擊2012倫敦奧運失敗,信心徹底崩潰,游泳頓時變成抑鬱的來源。Yvette於2013年決意離開游泳。惟停頓卻令思想清醒,尋求心理專家協助後,她明白到「初衷」才是繼續向前的動力。重投游泳,擺脫失意,Yvette終在2016年3月連番打破100米蛙的香港紀錄,並於同年4月的荷蘭公開賽100米蛙初赛游出1分07.69秒,再把紀錄推前,更達到奧運A標,一圓奧運夢。
與歐鎧淳鄭莉梅的柏克萊生活 「異地相依為命」
在2018年再細說「那6年」,莫說主角自身,我亦質疑重提的魅力。不過,在這段沒有枉過的印記裏,有些瑣碎小事卻十分動聽,例如低潮之最的柏克萊首兩年生活:「我和鄭莉梅比歐鎧淳遲一年入學,那時候看着Stephanie不斷被教練責罵,但當我入隊後,教練轉移視線在我身上…… 人生路不熟,從家中庇護中走到一片新土地,頭幾年很艱難、很痛苦。不過有趣的是,那時候會與歐鎧淳經常做些『香港人的事』,打邊爐、煲劇通通都做過;被人訓話一輪亦有個人會聽你訴苦,感覺我們人在異地相依為命,然後我們互相支持,轉眼目睹彼此長大。」
為何6年處於低迷?好折磨,我甚至覺得自己好折墮。6年並不短暫,但始終有終結一日,現在回想一切,是我努力的成果,更是日後的強心針、一個更強的信念。雖然未必人人相信你做到,但自己一定要相信。
「為何6年浸於低迷?我甚至覺得自己好折墮」
Yvette今天重提舊事,多了一份寬容,多了一份心理整頓。有種覺悟,總要在離開某個成長階段時才出現,當你停下來回望,才察覺「原來自己已在新領域」。我問:「現在回望,會覺得那時候『少年太年輕了』嗎?」
「說真的,那段時間真的幾灰,而且值得灰心。是一個魔咒?為何6年處於低迷?好折磨,我甚至覺得自己好折墮。6年並不短暫,但始終有終結一日,現在回想一切,是我努力的成果,更是日後的強心針、一個更強的信念。雖然未必人人相信你做到,但自己一定要相信。」不知不覺,奮鬥史在一份領悟中,展開新序幕。
成長後回望一切,「那6年」縱使是人生一大印記,但如那時候學懂「轉移視線」,大部分的內心鬥爭也許能避過。「忘記了何時開始只着重成績」,Yvette直言成績蒙蔽了雙眼,思想變得混亂,「幸好現在我明白到,更要享受周邊的事、做好本份,不清楚游泳生涯剩下多少,與其耿耿於懷,難以估計的成績,不如把重點放回控制得到的事上,所以特別想珍惜游泳別的片段」。
「珍惜游泳以外的片段」,說來空泛,但在這趟屬於江忞懿、歐鎧淳、鄭莉梅及張教(張狄勇教練)的高雄之旅,大概可理解為:3個「港女」在超市內討論要否買美極鮮醬油、在泳池邊背着光線「擺甫士」、有做廚經驗的張教道出煮涼瓜要加紹興酒的真理、邊吃飯邊看手機屏幕的「噹噹噹噹噹噹 only you~」……成績、紀錄,終會被改寫,反而無色無味的芝麻小事,直到某天醒來忽然發現,這堆細節不會被踏碎,是歲月最美的回韻,「感覺很像家庭式集訓,與教練和兩個姊妹並肩向同一目標奮鬥,很溫馨很快樂」。
里約奧運後曾想退役 「我整個人都『謝咗』」
與Yvette的言談間,我們彼此多次提出時間概念,「17歲首次亞運純粹體驗」、「21歲仁川亞運接力奪銀」、「今屆25歲感覺好老積,能享受多一次就一次」,惟說到未來她沒有刻意「運動員的時間表」之際,亦了解到游泳生涯存在極限,但我從來沒有想過,她曾有退役念頭。
Yvette直言縱使經歷「6年奮鬥史」,前路漫漫意志總會偶爾發晦氣:「講真,那時候(奧運後)我想退役,那時候我真的是出盡洪荒之力去達標,然後奧運瞬間完結,我整個人都『謝咗』,要休息便想退下來。」退役、延長,還得經過一番談判,「身體」與「意志」的一種角力。累得身心交瘁、傷患纏繞,意志再堅定,亦要忍痛放棄;但當你意志薄弱,身軀再強大亦推動不了。
始終去奧運根本非輕易的事,是要血汗、決心的賭注,每日做同一件事、為着一個沒有必然回報的目標努力;是心靈與精神的交戰,並非體力挑戰。
我問:「東京奧運,不敢想?」
「2020要深思熟慮,很多因素影響決定,始終去奧運根本非輕易的事,是要血汗、決心的賭注,每日做同一件事、為着一個沒有必然回報的目標努力;是心靈與精神的交戰,並非體力挑戰。」
「選擇游泳證明還有很大熱誠」
想一想,Yvette再道:「我比較go with the flow,所以沒有計劃怎樣的時間表,以往游泳運動員的確有個鐘數,啊,20歲尾30歲頭就『係咁先啦』,但這也不是必然的事,或者我30歲仍可進步,又或者我找到其他熱誠而放下競技游泳。退下來是一個現實,這在云云運動員中不斷重複,但重點是如寄望運動員生涯得以延長,就得靠更佳的訓練方法以及運動員的成熟想法。」
里約奧運過去兩年,Yvette有着不同嘗試,拍廣告、分享會、林林總總的活動……但至今「蛙后」仍在水裏撥手、撐腳,此大概代表「意志」與「身體」已妥協,一起先出發生涯第3次亞運,其後的「just go with the flow」。
我問:「想再有什麼新嘗試?還喜歡游泳嗎?」
「好肯定,還是很喜歡游泳,其實我還有很多出路,但依然選擇游泳證明了,還是有一份很大的熱誠。現在好像6、7歲的時候,很愛在水中的感覺,很喜歡與隊友一起。不過,或者始終有一刻我會捨得放下,或者有天我覺得已經做到最好,又或者發現可在其他方面運用自己的才能,到那天就是離開游泳的時候,但,不知那天何時降臨;準備好自己,同時要不怕失敗;一切問心無愧。」
往事、未來、此時此刻;繼續、退役、初衷。
有些事的確毋須刻意尋找,只要拋開過去騰出空間迎接,生命中嶄新的一章自然出現;只不過無論最終結果美麗或是懊惱,仍得靠一己意志親身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