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香港山人】公開廢墟會帶來破壞? 劉李林:廢墟是大家的

撰文:顏銘輝
出版:更新:

廢墟用自身的消亡,訴說歷史的變遷。
廢墟達人劉李林近年不時帶人尋訪山野廢墟,他難以迴避一條經常面對的問題:究竟應否將廢墟公開?廢墟日久失修,前往廢墟可能有危險性,而且遊人多的話更可能造成破壞,但劉李林的立場十分清晰,「廢墟不是我的,而是大家的,只不過大家遺棄了它們。」

劉李林近年經常帶人參觀香港山野中的廢墟。(顏銘輝攝)

劉李林在1990年代初開始行山,走遍香港山頭野嶺,走訪不同山野廢墟,並於2013年撰寫《香港廢墟導賞》,有系統地向公眾介紹香港的廢墟,而他亦開始廢墟導賞,帶公眾走入城市與山林中的廢棄建築物。劉李林說:「廢棄的東西一樣有歷史,只不過它正在走一條衰敗的路,它可能反映家道中落、政策改變、經濟及科技的發展令到一些東西被遺棄。」

記者跟隨劉李林到灣仔的後山尋訪廢墟,有的需要走過崎嶇小路,亦有的環境一片漆黑,但劉李林強調,他已經評估過風險,才帶團入去,「我可以介紹給你,有這些東西存在,但之後你怎樣去玩,我就無法控制了。」

「不擔心廢墟被破壞,它已經被破壞」

劉李林喜歡研究廢墟,但擔心其他人誤解他的想法,他不抗拒但不主張保育,「我最怕別人以為我主張保育廢墟,我不堅持要保育這些地方,如果個個地方都要保育,那有那麼多錢!而且有時保育會失了原本的味道。」但不保育的話,廢墟豈不會步向消亡,他表示這就是廢墟的命運,「我不擔心廢墟被人破壞,因為它已經被人破壞了。」

劉李林表示會評估過廢墟的安全,才會帶人去。(潘思維攝)

「廢墟不是我的,是大家的」

無論是行山,還是探廢墟,近年都要面對一項爭議,當有人或媒體將某些景點或秘點公開後,那個地方就會變成「旺角」,人山人海,垃圾滿地,例如大東山、大棠或玉桂山。劉李林的著作及導賞逐漸讓大眾認識香港的廢墟,但會不會擔心吸引太多人慕名尋幽探勝?劉李林表示:「廢墟不是我的,是大家的,不過大家遺棄了它們。這些地方不是屬於某些人,將它們收藏起來又有什麼意思?」

劉李林認為香港不是太多人喜歡去廢墟,就算公開了,都不會人山人海,「郊野廢墟的垃圾不多,因為少人去,有些可能是以前屋主留下來,慢慢凋零,而非有人入去丟垃圾。」儘管被荒廢就是廢墟的命運,但作為參觀廢墟的過客,宜用雙眼去欣賞歷史,不要留下任何東西除了足跡,不要帶走任何東西除了照片,更不要破壞或塗鴉地方,因為正如劉李林所言,廢墟不是屬於任何一個而是大家的,你也希望明年今日再來,廢墟不會變成遊人垃圾崗。

劉李林認為廢墟是大家的,不應該「收埋收埋」,所以他想更多人認識這些地方。(潘思維攝)

「沒有人說過這些地方不可以公開」

劉李林不認同一種近年流行的風氣,有網民會批判別人公開值得觀賞到訪的地點,「現在香港有個問題,有些人覺得公開了地方,就會吸引到很多人去,他們就會在網上不高興,因為公開之後就有破壞。有時都幾尷尬,當你決定公開時,好像違背了部分人的意願及要求。不過,最重要的問題是,這些要求是誰定的,從來沒有人說過這些地方不可以公開。」不過,他也明白有些廢墟本身屬於是私人地方,所以不便公開。

劉李林又說:「在網上出現了一種現象,會有人告訴大家他去過某些地方,但又不想告訴你怎樣去。這些人很矛盾,不想別人知,但你又要將照片放上Facebook,你要公開讓別人知,你去過這個地方,但你又不想人知這是什麼地方。這種想法很孩子氣,我威就可以,但別人威就不好了。」他續說:「我不喜歡將好東西收藏起來,正如我有時問老師傅蒐集資料,如果他們不告訴我,我會在心中覺得『有冇搞錯』,因為這些東西是公用的,全是大自然的。」

劉李林表示在台灣及日本都有介紹當地廢墟的書籍,但甚少有書介紹香港的廢墟。(顏銘輝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