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河】香港3月首戰世界賽 天橋底一周5課「自虐」只為滿足感

撰文:周立賢
出版:更新:

九龍灣站與牛頭角站之間天橋底一角,港鐵駛過的聲音和路邊的車聲夾雜,蓋過了貨櫃內的聲音。沿路下班的人經過也許不會留意,貨櫃內有一班人默默努力,準備3月代表香港首次出戰3月徐州舉行的室內世界拔河錦標賽。

香港拔河運動總會的會址位於九龍灣站及牛頭角站之間,途人下班時,他們才剛開始訓練。(盧翊銘攝)

拔河要運用全身肌肉 刻苦程度難以言喻(按圖放大)

+6

集訓隊成員日常訓練為體重的1.5倍重量

小時候「扯大纜」,已知要力從地起,在正式拔河比賽中,運用全身的力量把麻繩拉至中心標誌移動到己方4米為贏得一局,一般以三局兩勝計算。選手光是用手力難以長久支撐,因此不是手臂粗就勝券在握。甫踏進香港拔河運動總會(Hong Kong Tug of War Association)位於九龍灣站及牛頭角站間的天橋底一角,立即感受到「練力」的壓逼感。每次2小時的訓練,大致分為後退步、靜力握繩、握繩後退步、雙膝屈後退及猛拉等。香港集訓隊成員要應付自身體重的1.5倍重量,除了聲嘶力竭的叫聲外,眾人都寧願「慳返啖氣」,通常聽到的就只餘教練下指令之聲,待他吐出一個「完」字,便會出現全隊一致的呼氣聲。拔河隊的節奏大概是這樣。

謝承志稱教練外表好惡,其實十分照顧集訓隊員,更會請大家食飯「萬歲」。(盧翊銘攝)
陳天穎指多年前有新聞報道有人拔河時斷手,其實只要懂得基本動作不容易受傷。 (盧翊銘攝)

競賽項目 參與門檻較一般高

香港拔河運動總會設施齊全,不少訓練器材由外地特製,只是門檻比市民大眾一般參與的略高。總會主席兼教練曾澤輝認為拔河的獨特性亦是其限制︰「普通人相約朋友打波出身汗,卻不會約人拔河,因此這是競賽為主的項目。就算報名參加比賽,缺乏有系統的訓練亦難以交出好成績。」土地問題是香港不能避免的事,香港拔河代表隊就在「夏天吸熱,冬天不保暖」的貨櫃內咬緊牙關地訓練,加上出外參賽需自資,因此難免流失好手,目前男、女子選拔隊成員為廿多人,推廣難度不低。

要拿着粗略的繩子,雙手起泡及變粗是難以避免的事。(盧翊銘攝)

觀塘拔河邀請賽公開男子8人冠軍賽 觀體(紅衫 )Vs 消防第二局片段

在拔河訓練場,你會找到家的感覺,只因願意抽空訓練的人都有一團火。「最珍惜一齊贏的感覺,留在這裏很有價值。」女隊代表陳天穎2001年在紀律部隊同樂日首次接觸拔河,獲得教練曾澤輝授予3課後,在決賽贏得一場後落敗,不用吞蛋令天穎獲得成功感︰「那時是初次接觸團體運動,之後便喜歡一群人的感覺。其實光是組成一支8人的拔河隊已經很難,最後選擇留下來。以前參加8人的隊際賽往往只有8個人,多一個都無。現在愈來愈多人參與,要視乎訓練表現才知道能否入選拔隊。」直到2018年3月將代表香港出戰中國舉行的室內世界錦標賽,使命感令她堅持了十多年,為香港造出零的突破。

一周訓練3至4日 大賽前增至5日

一同到徐州出戰的還有男子集訓隊成員謝承志(Cyrus),他自中學接觸這項目後便放不低,難得面向世界令他期待不已︰「每年香港的三大賽事分別是觀塘邀請賽、全港公開賽與Samsung拔河錦標賽,今次有機會對世界各地的高手,當然想有好結果,亦想知道與世界各隊的距離。」Cyrus與隊友在觀塘邀請賽男子隊際決賽擊敗消防,平常一周訓練3至4日,大賽前增添至一周操練5日,沒有白費︰「手臂粗都不一定贏,因為不可以只用臂力,要運用全身的力量,只練一部份肌肉是不會成功的。外界常常會誤解,其實拔河不容易受傷。」

拔河比賽時,要運用全身的力加上合適的角度才可有效取勝。(盧翊銘攝)

非全職運動員卻帶着對拔河的無限熱誠,又何必吝嗇支持他們的掌聲?「希望香港人不要只留意外國運動員,請多多支持香港隊。我們的動力源自你們的鼓勵。」這句話是訓練時聲嘶力竭,要唞幾啖氣才能簡單回應的Cyrus的心底話。

香港拔河運動總會主席兼教練曾澤輝認為會址已有非常先進的設備作訓練,相信可以在今次室內世界錦標賽造出好成績。(盧翊銘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