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WTT糊塗帳持續受關注 2023年報仍無影 15%股份去哪兒?
中國乒乓球名將樊振東、陳夢和馬龍相繼退出世界排名一事,令被視為始作俑者的世界乒乓球職業大聯盟(World Table Tennis, 簡稱:WTT)一舉一動持續受關注,內地不少有識之士嘗試翻開WTT「數簿」,卻怎樣也算不對。眾人的疑問是,明明WTT旗下賽事收入財源滾滾,公布的數字卻是連年虧損,中間的錢到底去了哪兒?
最新的一大焦點,是WTT至今仍未公布2023年的年報,而國際乒聯(ITTF)理應100%持有WTT股權,不知何故突然有15%不見了。WTT的糊塗帳愈揭愈多,乒乓球手的不滿依然未解,此時台灣乒乓球「教父」莊智淵和新加坡美女球手王歆茹亦退出世界排名。國際乒聯成立工作小組調查球手相繼退出世界排名的事件,不止未能平息公憤,還引來不少內地媒體批評,一場沸揚揚的鬧劇仍不知可如何「收科」。
嘗試翻開ITTF與WTT數簿
球手退出世界排名爭議,觸發外界向WTT「查數」,想翻開這本數簿並不容易。WTT是國際乒聯名下的子公司,只會由國際乒聯公布包括WTT在內的綜合財務狀況,而國際乒聯名下合共有5間子公司,3間直接跟國際乒聯有關,分別名為:國際乒聯亞太公司(International Table Tennis Federation Asia-Pacific Ltd)、國際乒聯北美(International Table Tennis Federation North America)、國際乒聯基金會(ITTF Foundation);2間跟WTT有關,分別名為:世界乒乓球職業大聯盟私人有限公司(World Table Tennis Pte. Ltd.)、世界乒乓球職業大聯盟新加坡大滿貫私人有限公司(WTT Singapore Smash Pte. Ltd.)。
國際乒聯亞太公司以及WTT名下兩間公司均在新加坡註冊,國際乒聯北美在加拿大註冊,國際乒聯基金會在德國註冊,而國際乒聯本身則在瑞士成立。由於WTT不會獨立公布財務狀況,因此只能從國際乒聯的年度報告中窺探一二,當然由於WTT主管國際乒聯旗下的乒乓球賽事和商業業務,這個由中國乒協主席劉國梁把持的機構,會是國際乒聯的最主要的生財工具。
疑問1. WTT的15%股份去哪兒?
現在已經是2025年1月,國際乒聯理應在2024年上半年公布的年報,目前仍未見影,也成為近日中國媒體和乒迷的一大關注點。截至目前為止,國際乒聯官方網頁上只留下一句:「2023年國際乒聯財務報告將於2024年上半年發布」字眼,相關文件並未出現。
另一焦點是,WTT作為國際乒聯的子公司,理應被100%持有,國際乒聯的文件卻顯示只持有WTT 85%股權,質疑那消失了的15%股份在哪兒?翻查國際乒聯的2022年年報,其實有提到WTT那15%股份——國際乒聯財務總監米高布朗(Michael Brown)在年報中提及,「2022年第4季WTT進入一個重要時刻,歷史性引入外來投資者為合作夥伴,入股15%」。他指出,引入新股東可為WTT的發展和擴充帶來重大好處,也可擴闊乒乓球的生態系統,惟並未直接交待這15%股份去向。
疑問2. 樂視體育創辦人入股WTT?
要翻查國際乒聯2022年3月16日發布的執行委員會會議紀錄,才揭開WTT同意與一間名為「World Sports Industry(Beijing)Co.Ltd.」的公司簽訂股東協議,這15%股份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300萬美元的兩筆「債轉股」,另一部分是總值1200萬美元的「十年期訓練服務」,內容被指極可能是中國乒協會派遣教練和球員帶隊參與的國際乒聯高水平表現發展部組織的青少年訓練營。
該份會議紀錄並未提及新股東公司的持有人是誰,直到2024年度股東大會,國際乒聯行政總裁丹頓(Steve Dainton)在工作文件上才提到一個名字——Lei Zhenjian。這個英文譯音名字串法,正好跟樂視體育創辦人及行政總裁雷振劍相同。樂視年前受財困退場,雷振劍是否借WTT力求東山再起,相信要留待日後觀察。
劉國梁再處風口浪尖
中國乒協主席劉國梁,同時兼任國際乒聯(ITTF)第一副主席和WTT理事會兼董事會主席,一人分飾三角。當樊振東、陳夢退出世界排名後,他表態「支持運動員捍衛自己權利」,直指WTT的退賽罰款規定值得商榷,身為WTT總舵手,他的說法與肩負的角色存在嚴重衝突和矛盾,令他連日飽受外界批評。
當獲得WTT 15%股權的極有可能是雷振劍消息曝光,內地著名體育記者杜立言再爆出重磅猛料——劉國梁昔日曾與雷振劍合資做生意,成立一間名為「北京賽道餐飲管理」的有限公司,再次令劉國梁處於風口浪尖。值得留意的是,繼樊振東、陳夢後亦退出世界排名的國乒36歲老將馬龍,以及昔日曾效力曼城的國足名將孫繼海,亦同為這間公司股東。
疑問3. 賽事理應賺大錢卻連年虧損?
輿論另一關注點,是WTT各項大賽收入豐厚,國際乒聯卻連年出現虧損。單以去年9月至10月期間在北京上演的中國大滿貫為例,單是門票收入已高達5700萬人民幣,加上京能集團、理想汽車等15間企業成為賽事官方贊助商,另獲2500萬人民幣商業贊助收入,而賽事總獎金僅為1400萬人民幣。就算撇除成本和跟合作夥伴拆帳,盈利仍動輒以千萬計。
由於國際乒聯未公布2023年年報,只能暫且從2022年年報數字觀察:2021年度國際乒聯收入為2020萬美元,2022年大增82%至3680萬美元,可是兩年都要蝕錢,2021年虧損390萬美元,2022年在收入增加1660萬美元下,仍要蝕290萬美元。財務總監米高布朗對此有一番解釋:「WTT成立初期已預期會出現重大虧損,這點在國際乒聯股東大會已獲通過」。
WTT在2019年才成立,以巨額起動成本為由出現虧損,加上不久後便遇上新冠疫情,表面上看似合情合理。問題是WTT賽事、特別是在中國主辦的比賽,收入之豐厚有數得計,而在國際乒聯和WTT的運作和財務狀況均有欠透明度之下,難免引發「賽事明明賺大錢,公布出來的數字卻是連年虧損」的負面印象,這還未計算近年愈來愈多的各大贊助商收益。
由樊振東和陳夢退出世界排名開始,事件掀起雪球效應,引發外界全方位嘗試揭開WTT一幕幕神秘面紗,與劉國梁撇不清關係的背後一筆筆糊塗帳,若無公開透明交代,相信難以平息公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