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夢者・李祉均|築一個香港無法實現的女籃夢:「這是我的選擇」
本地籃壇近年百花齊放,2023年,香港金牛成立,加入全國男子籃球聯賽(NBL),為香港帶來NBL主場賽事;香港東方今季開始加入東亞超級聯賽(EASL),兩支職業球隊,令為香港籃球突破甲一的限制,展現了更多可能性。
不過,金牛也好、東方也好,這種由球隊牽頭的可能性,暫時展只是男籃限定。相較之下,女子籃球還是如常在康文署豁下球場開季,近年最大的「突破」,依然停留在李祉均打入WCBA的那一步。
這一步,卻是李祉均憑着極大的執念,才排除萬難成功跨出。
李祉均,香港女籃代表隊一員,去年的杭州亞運,她率領港隊在小組賽擊敗哈薩克,拿下香港女籃史上首場亞運勝仗。
李祉均也是「香港女籃第一人」——她在2021年北上加盟陝西天澤,成為出戰WCBA的首位香港球員,轉眼間在WCBA已第四季。香港女子籃球員要以籃球為職業,只能往外跑,走上這條前無古人的路,初心其實非常單純:「有人喜歡攝影,就做攝影師,為什麼我喜歡打球,不能做(職業)球員?」她說走就走,一步一腳印,幾經波折,踏上夢想中的球場。
【編按】香港體壇中,並非人人都能享有資助、在政府支援下將熱愛的項目轉化為職業。但有一群人仍堅持默默努力,以雙手摸索、構築自己的夢想之路。一連兩集《築夢者》,為大家講述他們的故事。
《01體育》隨李祉均WCBA之旅沿途以四部曲記錄她不同階段、每個球季的內心體會,由當初僅是「發夢」、到現實、由自身到港籃。來到這一部,李祉均和爸爸媽媽首次同場訪談,聊的成為職業球員的前傳——當中有李祉均作為女兒的掙扎,也談父母角度的矛盾。
李祉均的故事:
李祉均・一|香港女籃追夢的淚 All in or Nothing究竟是什麼?
李祉均・二|見識職業籃球的「勁」 它讓香港球員夢想不空談
李祉均・三|離家年半續戰WCBA 「職業球員不是夢想,而是工作」
李祉均.四|職業球員如影隨形的壓力 亞運後想讓女籃有點不一樣
2023年12月,李祉均爸媽和親友一行20人浩浩蕩蕩北上,到中山觀看李祉均效力的天津冠嵐作客廣東新彤盛。當時,李祉均答應筆者,回港後要相約爸媽一同接受訪問,可是由當時開始、直到她父母願意受訪,足足等了9個月。「我爸媽比較害羞,你記得給一點方向和問題,讓他們做好心理準備。」訪問之前,李祉均叮囑道。
百裏挑一 命定的籃球
和李祉均一家相約在綠植圍繞的咖啡店,她的媽媽Candice和爸爸嘉禾——我們都以「爸爸」或「Uncle」相稱,兩人一直鮮有公開談及女兒,剛坐下時比較拘謹。
想起李祉均的「威水史」聽不少,特別是她自2021年底展開WCBA生涯後,每年都有亮眼演出:首季在陝西天澤交出優秀數據、還入選全明星隊;2022年底轉投山西竹葉青酒隊;2023年亞運領港隊奪得史上首勝、再加盟天津冠嵐,以場均19.6分及2.7次搶搶斷,成為本土得分王及搶斷王,同季再度入選全明星隊。2024/25賽季,她加盟了山東高速,即將展開自己在WCBA的第四個球季。
但她到底是什麼時候、以什麼方式籃球結緣,倒是沒怎麼聽說過。記者向李祉均父母問起女兒小時候的片段,本來顯得有點緊張的兩人,也很快熱衷起來,說着當年。
李祉均4歲便第一次接觸籃球,不過當時她的課外活動還有乒乓球、足球、羽毛球、田徑、游泳等等,籃球只是其中一項小活動。
不過,對於球類運動,李祉均似乎特別上手,Uncle笑道:「她9歲那年,我打一些校友會比賽,帶了她去、叫她和我們一起落場打,和大人打,她也特別起勁,防守、上籃,跑足全場,叔叔姨姨叫她盯住、防守誰,她就全力跑。」天份都看在爸媽眼中,後來更因籃球表現被協恩中學「相中」,兩人當時沒有多想,也沒有為女兒定下什麼發展方向,只因她喜歡便讓她打。
自小擁有「選擇」的自由
「跟她學運動一樣,一直以來,她對什麼有興趣就讓她做什麼,至於『期望她以後做什麼工作、變成怎樣的人?』我們從不會這樣想,只要不犯法、沒有危險,健康開心就好。」Uncle道,在莫大的自由度和父母支持下,李祉均從小便不怕要自己做選擇。
來到中學階段,選定籃球為自己專項後,她一路上從不缺冠軍——曾帶領協恩中學和理工大學奪得多次錦標,中六便打入大港隊,同時是女子甲組聯賽的「雙料」得分后和三分后,更出戰過三屆亞運,於杭州亞運擔任女籃隊長。
在香港,李祉均是不折不扣的頂級球員,但沒有職業聯賽和球隊的環境下,前路仍舊茫茫——打籃球,打得再好再喜歡,也只能是興趣嗎?
尋覓一份香港沒有的工作
香港籃球發展廿年如一日,至今仍未有本地職業聯賽,最高級別賽事男子甲一、女子甲組仍以業餘模式進行。惟近10年,有男子籃球隊自行以職業模式運作,或是加入其他職業聯賽及賽事,球員得以有更多選擇,不過至今女籃仍未見漣漪。
女甲共有8支球隊,大多一星期練習2至3節,一季只得7場聯賽賽事,連同季後賽,最多也只得10場,而這班球員在晚上披上球衣上陣前,大多也是要上班、上學的普羅市民,籃球僅是「課外活動」。
女籃沒有薪酬,大多球隊更要自費購入球衣、自行租借練球場地,運動員必不可少的保養如物理治療、運動護具等更不在話下,幾乎是自給自足,想繼續打籃球,就要以正職養活生涯。
「為什麼球員不能是我的職業?」畢業後的李祉均時不時會冒出這個念頭。
李祉均畢業後,當過半年小學教學助理,最後在當時的教練任明敏推波助瀾下,終實踐追夢計劃。疫情期間,她北上試訓,一直由廣東試到武漢,數個月間,幾乎看不見落班曙光,只能一直埋頭練習,每天都在想不同出路。
在成功加盟她的首間WCBA球會——陝西天澤前,Miss Yum和爸媽不約而同都問過李祉均:「你要回來嗎?」當時,李祉均當然是堅決留下。
非無負擔 搏一鋪只因為「很想」
李祉均的父母回想,當時見女兒決心之大,儘管擔心她的處境,但也默默支持,提起祉均的奮鬥歷程,媽媽Candice忍不住哽咽:「可能你知道的都比我們都多。」
因為爸媽擔心,李祉均與他們講電話時從不敢報憂,為了在賽季展開前盡快找到落班機會,她同時間不斷主動請求前隊友、和透過自己建立的人脈,只求一個機會。「我說過,要做(職業球員)期限就是26、7歲。」其實從2018年雅加達亞運後,她一直這樣說——時間無法逆轉,她越發焦急。
作為家中的獨女,在爸爸媽媽即將退休的情況下離家外闖,無疑是任性的,因為總不能一直沒有收入,她便為自己設一個期限。「沒有必勝的仗,選擇去(內地)是因為這樣至少我試過,我不會後悔。不管是內地還是任何地方,我並沒有想太多,我只是很想成為職業籃球員,但這樣的機會在香港並沒有,至少在我打波的年代都不見得會有,所以只要可以打職業,任何地方都可以。」
李祉均也不是魯莽行事,她能勇敢嘗試,也是因為她早已做好「最壞打算」,即使失敗也已有計劃,「假如試過,我是真的能力不夠,真的打不了,那我也心甘命抵(接受),不行的話,便回香港再找一份工作,也不算太晚。」
Uncle接口道:「這也是一條路,一條她喜歡的路。」滿口支持,因為一家人的價值觀都是「未試不能先認輸」,若然成功,打籃球不僅能獲取收入,也圓了一個看似不可能的夢……來到現在,李祉均已準備展開在WCBA的第4季;以籃球為職業的路,她穩步走着。
女籃新一頁 VS 李祉均搵工
因為「第一人」的身份、亮眼的表現,這幾年李祉均得到了關注。但鎂光燈並沒有令她自我膨脹,初衷不變,她曾說職業球員這身份,已經不是夢,是現實和生活,只有打出更好的表現,才能證明自己值得有更好的薪酬和合約。
「有幾多人可以用興趣做工作?我現在可以說,我!」落班過程披荊斬棘,前無古人;但她從無半句怨言:「這是我自己的選擇,因為我想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