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寶兒病逝】大銀幕展現魅力

撰文:王嘉政 梁普宇
出版:更新:

電影和大衛寶兒(David Bowie),同樣有着懾人魅力-兩者同是劃時代的藝術創新,亦是流行文化的重要構成。而當大衛寶兒走進大銀幕,便成就了一部部和他一樣,充滿迷人個性的電影。

《天降財神》(The Man Who Fell To Earth,1976,Nicolas Roeg導)

這套由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的科幻電影,其實是大衛寶兒第一部正式長片。他在片中飾演一名意外降落地球的外星人,因為帶着對水的依戀而決定留在地球,最後在經歷過人類愛情和文明後自我毀滅。片中最標誌性的,除了大衛寶兒既病態又孤寂的演出,還包括大量出現的頹廢象徵──酒精、性愛和電視;以及充滿前衛感的場景道具,可謂充分展現70年代美國的墮落氛圍。戲中寶兒在床上拿着手槍獨白一幕,更是狂氣十足。

 

《戰場上的快樂聖誕》(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1983, 大島渚導)

坂本龍一的配樂響起,眼神堅定的大衛寶兒挺身而出,脫下軍帽,親吻正欲下刀的坂本……這幕「禁斷之吻」(forbidden kiss),已經在電影史上烙下深深一頁。一向游走在不同性別形象的大衛寶兒,透過《戰》一片,向世人重新定義軍人形象。鏡頭下他所飾的Major Jack Celliers,和現實中的Ziggy Stardust,同樣是敢於向禁忌挑戰的先驅。

 

《 Labyrinth》(1986, Jim Henson導)

1983年,正進行Serious Moonlight巡迴演出的大衛寶兒,收到導演Jim Henson的邀請。對方希望物色一個「有血有肉的音樂人」飾演地精王一角(當時米高積遜也在名單中)。正當大家以為,一向離經叛道的大衛寶兒不會答允出演《 Labyrinth》這部兒童向的魔幻音樂電影,怎料他卻表示自己一直有興趣寫出適合所有兒童的電影配樂,於是欣然答應。在《 Labyrinth》中,大衛寶兒繼續華麗打扮,和一眾妖精載歌載舞,又一次顛覆自己形象。

 

《基督的最後誘惑》(The Last Temptation of Christ,1988, 馬田史高西斯導 》

在《基》這套被不少宗教界人士視為禁片的爭議性作品中,大衛寶兒並沒有什麼驚人破格演出,反而飾演一個戲份不多,造型樸實得教人差點認不出是寶兒的沉實角色,彼拉多──判處耶穌釘十字架的巡撫。大家在《基》一片中看到的大衛寶兒,是個冷峻地和耶穌討論政治和宗教的官員。沒有鮮艷服飾,沒有浮華場景,也沒有結他在手,但一舉手一投足,依然魅力十足。

《Bandslam》(2009,Todd Graff導)

大衛寶兒參與的最後一部電影,是關於高中生為夾Band和搖滾奮鬥的熱血青春喜劇《Bandslam》。故事設定把寶兒設定為男主角的偶像,故此他其實是以真人身分客串。戲內的他,仍然是年輕一代的偶像,相信戲外的我們,也永遠不會忘記這位搖滾變色龍的精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