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遊客去了哪?東南亞並未有在黃金周迎來中國客「報復性出遊」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2023年是中國全面解除防疫措施後首個十一黃金周,但中國旅遊業者指出,前往東南亞國家的旅客並未如預期那般來得多,東南亞未能在這波旅遊潮中等到「報復性出遊」的中國遊客。

《中國新聞週刊》報道,年初中國相繼發布的兩批共計60個恢復出境跟團遊的國家名單中,東南亞最為醒目,熱門目的地區幾乎全部上榜。受疫情所困多時後,主做境外市場的多家旅行社都想大幹一場,一邊在境外重建供應鏈,一邊在國內營銷招客。

北京陽光假期國際旅行社負責人付崢表示:「東南亞距離近、性價比高,因此佔有恢復旅行團先機,同時航班運載力也將率先恢復。」

數據顯示,在3月第二周,中國遊客出境目的地前8名中,東南亞國家佔了6席,另外兩個熱門目的地是日本和韓國。第二批出境遊名單公布後,旅行社方面收到相關國家旅遊簽證諮詢量瞬間增加超過四倍。

然而付崢表明,實際情況是「諮詢量多,成交量少」。到了3月底,東南亞市場都沒等到「報復性出遊」。

全面解除防疫措施的最初幾個月,受簽證辦理時間長、航班供給少、目的地酒店和交通費用高、缺少中文導遊等因素影響,東南亞旅遊產品一度價格飆升。從疫情前的3000多人民幣漲到6000至7000元,所以中國遊客大多選擇在國內旅遊。

隨著航運力和目的地供應鏈恢復,東南亞旅遊價格逐漸降回到疫情前水平,依舊沒能挽回消費者。

付崢表示:「大家想出去玩的意願很強烈,但花錢變得更謹慎,這才是行業遇冷的關鍵。」在第二季度,赴東南亞旅行市場「依舊趴在地上」,連五一黃金周都無法扭轉東南亞出境遊持續低迷的狀況。

到了6月,中國旅客的低迷出遊潮讓東南亞旅行社再也坐不住,紛紛降價促銷,甚至不惜賠本,市場才稍微恢復一絲暖意。但業界都清楚,大幅讓利換來的繁榮無法持續。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