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助開發mRNA疫苗成功對抗新冠 兩人共享生理學或醫學獎
202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10月2日正式公布,由兩名科學家考里科(Katalin Karikó)及韋斯曼(Drew Weissman)獲獎,兩人透過核苷酸(Nucleotide)的修改,成功發現mRNA運用在免疫系統上的可能。兩人的研究為對抗新冠疫情開發的mRNA疫苗舖平道路,亦證明了疫苗的廣泛有用及可靠性。
在mRNA疫苗面世以前,傳統疫苗可利用特定病原體刺激身體形成免疫反應,預防疾病入侵。但製造弱化病毒、蛋白質或載體的疫苗需要大規模的細胞培養,這種資源密集式的過程限制了疫情生產的開發和速度。
研究人員長期以來一直試圖開發獨立於細胞培養的疫苗技術。在1980年代,人類得悉DNA中編碼的遺傳信息可以轉移到信使RNA(mRNA)中,mRNA可被用作蛋白質生產的模板,但礙於當年的技術限制,把mRNA技術應用於臨床用途有限。
香港01向考里科進行訪問
這些障礙並沒有讓匈牙利生物化學家考里科氣餒,考里科致力開發利用mRNA應用在臨床上的方法。在1990年代初,在她擔任賓夕法尼亞大學助理教授時,與免疫學家韋斯曼進行mRNA的研究時,發現不同類型的RNA可與免疫系統產生相互作用。最後兩人發現,只要透過獨特的化學修飾,可以讓mRNA與樹突細胞(在免疫反應中具有重要功能的細胞)產生不同的反應,刷新了人們對細胞如何辨識mRNA的理解。兩人的論文在2005年發表,較新冠疫情早了15年。
新冠疫情爆發與mRNA疫苗
隨着科學界對mRNA技術運用的興趣增加,至2010年有數間藥廠開始利用mRNA技術運用在疫苗上作出研究,包括寨卡病毒和中東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後者同樣是冠狀病毒,與新冠病毒關係密切。
新冠疫情在2020年初爆發,美國輝瑞(Pfizer)等藥廠決定捨棄傳統疫苗,轉投mRNA技術,成功以極快的速度製作出針對新冠病毒的疫苗,取得良好成果。今天mRNA疫苗被證明能有效預防新冠病毒入侵或減輕症狀,拯救全球無數生命。而藉着新冠疫苗的研發,為疫苗開發提供了新的方向,未來這技術還可以用於預防疾病,甚至治療某些癌症。
202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202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得主是瑞典生物學、進化遺傳學家帕博(Svante Pääbo)。他透過研究已滅絕的古人DNA,發現遺傳基因與進化的關係,為研究人類進化,如何成為「智人」打開大門。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數據:
根據諾貝爾獎網站2023年10月2日發布的統計,從1901年至202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已頒發113次。
歷屆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中有12名是女性。
醫學獎最年輕的得主是1923年因發現胰島素而獲獎的加拿大科學家班廷(Frederick G. Banting),獲獎時他才32歲。
最年長的得主則是發現腫瘤誘導病毒的美國科學家勞斯(Peyton Rous),他1966年以87歲之齡獲獎。
各獎項得獎者公布時間表如下:
● 化學獎:最早在歐洲中部夏令時間10月4日上午11時45分(香港時間10月4日下午5時45分)公布
● 文學獎:最早在歐洲中部夏令時間10月5日下午1時(香港時間10月5日下午7時)公布
● 和平獎:最早在歐洲中部夏令時間10月6日上午11時(香港時間10月6日下午5時)公布
● 經濟學獎:最早在歐洲中部夏令時間10月9日上午11時45分(香港時間10月9日下午5時45分)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