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峰會揭幕在即:成員國分歧無解怎「拆彈」?處事𥹉懦難言改革

撰文:張顥庭
出版:更新:

東盟(ASEAN)峰會9月5日至7日在印尼雅加達舉行。美媒4日報道稱,與會各國在多個議題意見分歧,包括緬甸內亂、南海及中美競爭,又指會議將成中國與美國的角力場。

東盟領導人會議5日結束後,6至7日與亞洲及西方國家領袖會談,與中國、美國等盟國討論自由貿易、氣候變化及全球安全問題。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將出席東盟峰會及第18屆東亞峰會(EAS),期間將會見美國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及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Sergey Lavrov)。

美國政治新聞網站《政治報》(Politico)4日報道稱,峰會將成為中美角力的「戰場」,又形容通常會出席的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缺席今次會議,對傳統上必定會有的握手大合照環節蒙上陰影。

拜登將跳過今次會議,直接赴印度出二十國集團(G20)峰會,然後訪問越南,提升兩國關係。華府稱,拜登並未將東盟置於地緣政治優先事項的次要位置,又指他致力加深美國與東盟地區的關係。

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NSC)發言人柯比(John Kirby)1日稱,「從我們作為一個政府從一開始所做的事情,很難這樣看我們並得出這樣的結論:我們對印度-太平洋地區不感興趣,或者我們正在不優先考慮東南亞國家和這些關係。」

圖為柬埔寨首相洪森、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和越南總理范明正2022年11月12日在柬埔寨金邊舉行的東盟峰會上合影。(Reuters)

東盟愈發不重要?

拜登2022年11月曾往柬埔寨出席東盟峰會,同年5月在白宮接待東盟八國領導人,以表明華府應對俄烏戰爭的同時,仍會對東盟履行承諾。

報道指,華府持續加強包括東南亞的印太地區安全聯盟,引起北京憂慮。

印尼前外長納塔萊加瓦(Marty Natalegawa)對拜登缺席表示失望,又指此事是一個危險訊號,令人更擔憂東盟愈來愈「不相干」。

納塔萊加瓦接受美媒訪問時稱,「美國總統缺席雖然令人失望,並具有象徵意義,但對我來說,這不是最值得擔心的,因為實際上更令人憂慮的是一個更根本的結構性趨勢,即東盟的地位愈來愈不突出。」

東盟:圖為2014年11月13日,緬甸內比都一名女子手持美國國旗與東盟旗。(Getty)

說好的外交中心呢?

東盟成立於1967年冷戰時期,原則上不干涉各成員國內政。東盟作出決定時必須達成共識,意味即使只有一個成員國,也可以否決任何不利的決定或建議。

東盟現由汶萊、柬埔寨、印尼、老撾、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10國組成。納塔萊加瓦稱從東盟對近年一些事件的取態,可看到東盟欲成亞洲外交中心的志願,令人質疑。

納塔萊加瓦指,東盟成員國在安全問題上不是向美國求助,就是向中國求助。他說,「東盟(在一些事情的)缺席導致有需求未能得到滿足的,它們正在其他地方得到滿足。」

2022年11月14日在印尼登巴薩舉行的G20峰會之前,初中生們穿上峇里島服裝,揮舞印尼國旗,歡迎與會代表。(Getty)

內憂外患 綁手綁腳

印尼試圖以「東盟事務:增長中心」的樂觀主題,將2023年會議重點拉向提振區域經濟,但報道指出,緬甸軍隊推翻昂山素姬(Aung San Suu Kyi)民選政府後,內亂持續兩年多,又認為地緣政治和安全問題仍會持續困擾,引發外交影響,預料南海爭議會同往年一樣,再使峰會蒙上陰影。

歐盟警告,若東盟必須以任何領導角色與緬甸打交道,或會影響與歐盟的關係。美媒引述兩名東南亞外交官指,歐盟發出警告後,雖未得到東盟承認,但仍是東盟成員的緬甸軍政府稱,可能無法如期擔任東盟主席國。

這兩名因無權公開發言而要求匿名的外交官稱,東盟領導人必須在雅加達決定會否要求菲律賓取代緬甸,擔任應屆主席國。他們指,緬甸亦不可能從2024年起擔任為期3年的東盟-歐盟關係協調員。

圖為2023年9月4日在印尼雅加達舉行的東盟外長會議,可見緬甸席位空無一人。(Reuters)

東盟太𥹉懦 錯過拆彈良機

緬甸軍政府未能完全遵守一項具有5點的和平方案。方案籲軍方即時停止暴力活動,並與包括昂山素姬(Aung San Suu Kyi)及其他官員在內的衝突各方展開對話。

其中一名外交官稱,東盟各國已就改革一些規則進行討論,這會令東盟可在即使成員國沒共識的情況下都能更快做出反應,防止同類危機演變成致命災難。

駐雅加達國際關係專家Dinna Prapto Raharja指,若緬甸危機持續,將威脅東盟信譽。雖然東盟未有針對此類國內紛爭的衝突解決機制,但它應更靈活運用自身關係及影響力,協助解決問題。

她表示,「東盟一直說這很困難,很複雜。但隨時間推移,所有(解決紛爭的)機會都將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