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為考試服「聰明藥」 劍橋牛津生屬常客 學者倡藥檢

撰文:羅恩賜
出版:更新:

學業壓力沉重,是全球各地青少年都要面對的問題。本港有精神科醫生曾經揭露,小學生為了應付考試而服食專注不足或過度活躍症(簡稱ADHD)的藥物;原來在英國,近年也愈來愈多大學生為了應付學業而服食這一類藥物,令精神更集中。不少學者就擔心這些藥物的潛在風險,認為此風不可長,呼籲大學應為青少年多加教育;亦有人指出這些令學生表現更好的藥物只會為社會帶來更多不公平,這種說法又是否合理?

莘莘學子面對的競爭與壓力有增無減,近年愈來愈多英國大學生為應付考試更不惜服用藥物改善表現。(Getty Images)

近年英國愈來愈多大學生為了應付學業,服用一些令精神更集中的藥物,通常這些藥物本身是治療專注不足、過度活躍症(ADHD)與渴睡症(Narcolepsy),較常見的有「莫達非尼」(Modafinil)、「利他能」(Ritalin)、「阿得拉」(Adderall),這些藥物可讓人改善注意力、記憶力、精力,故此人們稱之為「聰明藥」(Smart drugs)。

根據劍橋大學學生報Cherwell所做的一項調查,662個受訪的學生之中,有15.6%學生曾服食這些聰明藥。進入5月考試季,服食聰明藥的學生人數相信只會更加多。

▋ 學者籲風氣持續或要設藥測

不少學者都紛紛呼籲大學要教育學生,又或訂下各種政策例如驗藥測試,遏止歪風。英國斯塔福德郡大學(Staffordshire University)電腦與電子科技學院的副院長蘭開斯特(Thomas Lancaster)認為,大學需要考慮如何回應聰明藥湧入校園的情況,如果趨勢持續,大學可能要考慮是否要設立藥檢,確保考試的整全性。

圖中的「阿得拉」(Adderall)是常見的「聰明藥」之一。(Getty Images)

▋ 長期服用須考慮潛在風險

蘇黎世大學(University of Zurich)研究人員馬耶爾(Larissa Maier)呼籲應該為大學生提供更多有關藥物風險的教育,英國鄧迪大學(University of Dundee)神經科學主任黑爾斯(Tim Hales)亦表示認同,他說︰「短期內,這些藥物可能不會構成傷害,但我們不知道這些藥物的潛在累積影響。不同學生的服藥反應也不同,尤其當他們同時服食其他藥物、酒精、娛樂用藥物的時候。」

最近,牛津大學的學生會已開始舉辦工作坊,教育大學生有關聰明藥的知識,亦希望提供安全空間,讓學生可以自由表達與交流關於聰明藥的意見。

▋ 騙取醫生處方與網購 取得聰明藥不難

在英國,在沒有醫生處方下服食上述藥物屬違法,但說服醫生開藥似乎難度不高。英國《衛報》就接觸過數名學生,他們全都假裝自己有ADHD的徵狀而成功說服醫生處方聰明藥。其中一名來自倫敦大學學院的學生稱︰「我從一名朋友獲取那些藥物,她想以『利他能』作為聰明藥。她記住了ADHD的病徵,然後說服了一名醫生處方該種藥物。」

醫生處方是一個取藥渠道,從海外的網站購買也是另一個主要渠道。一個名為Modup的網站專門售賣莫達非尼(Modafinil),網頁負責人向《衛報》表示,在考試季節,運往英國的貨量是平日的1倍,而平日在網頁訂貨的英國學生,主要來自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倫敦帝國學院、倫敦政治經濟學院。

服藥應試到底會否造成不公平,也是有關「聰明藥」的討論焦點。(Getty Images)

▋ 服藥導致不公 飲咖啡與補習呢?

除了考慮服藥對健康的風險之外,一些反對學生服藥改善表現的人認為,藥物令一些部分人得到好處,對沒用藥的人不公平,是一種作弊的方式,因此需要禁止學生用藥。但同樣道理,也適用於補習與飲咖啡,兩者都是能夠令人改善學習與表現,對沒有補習與沒飲咖啡的人不公平,那我們是否應禁止補習與飲咖啡?如果不是,這個禁藥的論點亦站不住腳。

退一步來說,人先天就各有差異,有些人IQ奇高天賦聰穎,對頭腦簡單學習遲緩的人來說也並不公平,我們是否應該禁止前者參與競爭?容許人們服藥、補習、飲咖啡,反而可以讓他們在不公平的起點上爭取最大機會成功,討論焦點其實應該在服藥的健康風險、以及教育制度是否出現扭曲,致令學生們要用盡一切方式競爭。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