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角】特朗普同藥廠巨頭做Show 藥價要跌難過登天
「殺人毋須受罰」(get away with murder)這句說話,是美國總統特朗普早前炮轟藥廠,指他們定下天價藥物,令到窮人因為負擔不起藥費而延醫,甚至喪命。
這個問題纏繞美國多年,為了擺出要對付這個問題的姿態,特朗普上任後首個工作,就是推翻俗稱「奧巴馬醫改」的醫保法案,這個法案因為設計出現問題,令到願意參與的保險商數目不斷下跌,亦同時刺激藥價上升。
特朗普亦於本周二,與美國藥廠巨頭開會,商討如何降低藥價。看似是在上任後終於幹了一件會造福人群的事。不過,特朗普對高藥價開出的藥方卻老掉牙,指會進行稅制改革、引入競爭及解除部分監管等,令到新藥物能夠更快推出市場。這些方法,顯然難以能夠解決問題。
倚着專利賺到盡
現時,美國藥物的專利權一般有約20年。在這段期間,藥廠在該藥物的市場上享受到接近壟斷的地位。專利概念最初出現在古希臘,而這概念在保護15世紀威尼斯的玻璃工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專利的存在,令到企業更加願意在研發上投資,最後希望成果能夠造福人群。
當專利到期後,其他藥廠就可以生產功效近似的非專利藥物,售價會大幅調低。因此,藥廠在專利到期前,往往會為藥物開出天價,希望在此段專利時間內賺盡。這個結果,卻令到很多人無法負擔,結果是延醫甚至死亡。
專利對藥廠有一定保障,因為它們在研發藥物上投資巨大。特朗普在周二的會議上,亦提出了這點。他表示,藥廠平均每年要投資25億美元在研發,才能有一隻新藥物出現,似在為藥價高企辯護。不過,隨即有報道指,特朗普所引述的25億美元數字實有誇大之嫌。首次,特朗普口中的數字是來自一個由美國塔夫斯大學藥物開發研究中心的一個研究報告,而該研究中心的網頁上顯示,中心接受業界的龐大資金作支援,可信程度大減。
利潤可觀卻不惠民
其次是該報告內容將「機會成本」計算入內,亦即將藥廠在指決策過程中,放棄而價值最高的選擇,這樣的計算方法一點都不合理。製藥業的盈利能力在眾多行業之中可說是數一數二。現時,該行業的平均淨邊際利潤超過20%,即每投資100元的淨利潤達20元,賺錢能力強勁。製藥行業與人類福祉以及性命猶關,如因為負擔不起藥費而失救真在說不過去。況且,在例如水及電等公用事業上,壟斷經常出現,於是為邊際利潤設定上限是慣常的做法,以確保費用維持在一般人都可以負擔的水平。
此外,美國政府令自己處於沒有議價能力的位置,也是助長藥價不跌的原因。在實行單一支付者模式(single-payer health system)的地方及國家,政府在整個醫療體系的決策及議價能力相對地高。在這個模式當中,政府而非私人保險公司,肩負起人民的醫療負擔。這些地方及國家的政府大都會成立獨立機構,與藥廠直接進行談判,同時會為藥物定下最高售價,如果藥廠不就範,意味着它將失去整個市場。
政府硬食無議價能力
不過,一向信奉「無形之手」的美國,在這方面也一向由市場話事。藥廠不但可以自由為藥物定價,更以研發成本極度高昂為由,將專利藥物的價錢定在難以負擔的水平。更甚的是,美國法律根本禁止政府與藥廠議價。美國聯邦政府為老年人、部分殘疾人士及重病患者提供的全國範圍醫療保險Medicare,需要購買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在市面上出售的大部分產品,但面對藥廠卻沒有議價能力,可謂「硬食」,藥廠的利潤卻因此得到保障。如果特朗普不在此方法着手解決問題,令藥價下跌只是天方夜譚。
美國藥廠包括艾伯維(AbbVie)和愛力根(Allergan)均承諾在2017年的加價幅度不會超過一成,但問題是部分藥物的定價其實已在極高水平。美國藥廠巨頭之一的輝瑞大藥廠、行政總裁Ian Read更在周二表示,「我相信我們的定價一直都很合理,所以我不需要作出類似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