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前高官:從中國促成沙伊復交 看北京在華府擅長的遊戲戰勝美國

撰文:許懿安
出版:更新:

美國昆西治國方略研究所(Responsible Statecraft)網站3月13日發表題為《在大國外交中,中國是否正在美國擅長的遊戲中戰勝美國?》(In great power diplomacy, is China beating US at its own game?)的文章,作者是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前副主席富勒(Graham E. Fuller)。以下是全文摘編:

通過促成伊朗和沙特阿拉伯這兩個強大但存在嚴重敵意國家的外交和解,中國剛剛完成了一種範式轉移。時間將會證明,這一事件不僅會改變中東地區的大國關係,也預示着中國正在增強的外交角色的新階段。

或者更重要的是,它可能引發對於美國戰略思維中衝突「不可避免性」(inevitabilty)或「永久性」(permanency)的新思考。

這實際上引起歷史上最古老的問題之一:國家之間為什麼要打仗?學者們提供一系列答案:出於不安全感和恐懼,或意識形態、信仰和世界觀相互衝突,渴望擴大權力和尋求統治、爭奪資源。或者,也許國家發動戰爭只為實現偏執狂領導人的危險野心。

中美關係:圖為2023年1月30日路透社發布的設計圖片。(Reuters)

文中以英法及中俄為例,指出任何衝突都並非「不可避免」。時勢可能並且確實可以做出改變,和解的機會會出現——或者可以被創造。這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中國與伊朗和沙特阿拉伯所做出的事。

中國宣布願意在可實現互惠互利的情況下與所有國家做生意。北京有能力與形形色色的交戰國打交道。中國可與伊朗、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領導人交談,也可以與沙特阿拉伯和也門交談。

與華府形成鮮明反差的是,美國無法真正接觸的國家的數目卻變得愈來愈多。這似乎是一個自我造成外交傷口,有效地限制美國的外交機動性。文中稱美國的高級外交官似乎不了解外交的意義或目的是什麼。他們可能認為拒絕與別人交談或威脅別人將能顯示力量,但這也將剝奪美國的影響力。

美國白宮:圖為2022年7月21日鏡頭下的美國白宮。(Reuters)

他稱,中國沒戴上華府用來看世界的那種意識形態有色眼鏡,中國的行動不受這個影響,因此能與其他國家接觸。中國現在看來已獲得看着伊朗和沙特恢復外交關係的成就。然而,華盛頓非但沒有歡迎這重大與危險地區衝突得以化解,華盛頓似乎對這種和解感到非常沮喪。

文中指出,這不是說中國的外交政策是理想的,然而,總體而言,中國將經濟發展和減少衝突視為優先事項——這些訊息在全球南方引起非常有效的共鳴。

直到蘇聯解體時,這些都曾是美國的理想,華府後來沉醉於成為「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的想法。從那時起,華盛頓一直痴迷於盡其所能保持這種地位——即使世界在變。因此,美國採取只能被描述為根本上消極的地緣政治願景:竭力阻止中國和俄羅斯在世界上發揮影響力,以拼命證明美國仍然可以做主。相比之下,中國現在似乎正在找到扮演更為務實的、非意識形態的「全球外交官」角色的沃土。

文中最後寫道:這不應該引起華府深刻反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