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俄羅斯受西方制裁 愈趨依賴與中國通商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俄羅斯侵犯烏克蘭而遭西方制裁後,在國際貿易上幾乎「舉目無親」,愈來愈依賴和中國通商,但這是失衡的經貿關係。

自俄羅斯遭制裁以來,俄中兩國貿易額已創下1,900億美元(約1.49萬億港元)的紀錄,以人民幣結算的俄羅斯出口的佔比從0.5%躍增到16%。

國際金融協會(IIF)副首席經濟師里巴科娃(Elina Ribakova)說:「對俄羅斯來說,親近中國絕對至關重要,因為俄羅斯沒有多少貿易朋友。」

中俄在能源領域的聯繫尤為緊密,這領域一直是西方制裁的重點目標。

國際金融協會說,中國和印度已取代歐盟成為俄羅斯最重要的石油出口市場。2022年第四季,俄羅斯對中國、印度和土耳其的原油出口,佔了總出口的三分之二。

莫斯科國立高等經濟學院(HSE University)專家齊普拉科夫(Sergey Tsyplakov)則指出:「中國公司接管了退出俄羅斯的西方公司騰出的位置。」

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MGIMO)研究員基列瓦(Anna Kireeva)持同樣觀點,但她也指出,大多數中國大公司由於和西方市場嚴密掛鉤,因此選擇中止在俄羅斯的活動,以免受到潛在制裁的牽連。

物流問題也阻礙了北京和莫斯科之間的貿易增長。

基列瓦說,俄羅斯遠東地區鐵路線路承載量已經飽和,升級需要一些時間。

遠東地區的基礎設施,包括日本海的主要石油港口科濟米諾(Kozmino)也很擁擠。

此外,俄羅斯不得不以更低的價格,向中國或印度出售石油,以維持銷量。石油價格大打折扣,已經影響俄羅斯的預算。國際能源署說,俄羅斯2月份石油出口收入同比下降42%。

法媒指出,時間會證明中俄迫於形勢的互相靠攏會否變成長期可持續的夥伴關係。

英國分析師阿什(Timothy Ash)說:「普京希望與中國建立平等的關係,就像孿生兄弟一樣,但事實並非如此。」他說,「俄羅斯別無選擇」,只能求助於中國。

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 (CEIP)研究員烏馬羅夫(Temur Umarov)也說,俄羅斯的經濟穩定「取決於中國」。

克里姆林宮否認兩國關係不平等。俄總統助理烏沙科夫(Yuri Ushakov)說:「俄中關係既沒有領導者也沒有跟隨者,因為雙方彼此平等信任。」

但阿什說,俄羅斯的合作夥伴較少,使俄羅斯處於弱勢地位。 「北京有興趣保持俄羅斯作為獨立於西方的盟友,同時中國也希望俄羅斯被削弱,以便可以利用它。」

烏馬羅夫說,俄羅斯對中國的經濟依賴仍處於早期階段。 「但在幾年或幾十年後,這種經濟影響力可能會變成更大的政治影響力。」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