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再三試射導彈 動機是威脅還是試探? 半島局勢發展未明
中美元首習特會前夕,朝鮮試射射程延伸版的飛毛腿飛彈(Scud),雖然導彈僅飛行約60公里後出現問題,墜入日本海,但仍挑動國際神經。朝鮮此舉或是對會面的抗議,亦可能是回應早前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挑釁」言論。但不論如何,這都將是朝鮮核威脅自去年打開新一頁後的延長線,並帶來難以預測的未來。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周一(3日)接受《金融時報》訪問時表示,期望可與中國合作應對朝核威脅,但「如果中國不打算協助,我們就會出手解決。」加上美國國務卿蒂勒森早前已表示,會考慮使用包括武力在內的方法應對朝鮮,綜合起來就是美國正向朝鮮發出訊號:我們會單獨向你開戰。
朝鮮試射導彈的用意
此警告對朝鮮而言可理解為「挑釁」,在蒂勒森發表言論後朝鮮發言人在上月29日曾批評:「美國一直以來不斷強化對朝敵對政策未能取得成效,因此開始投入大量戰略資源準備採取作戰手段」,警告若爆發戰爭,將由美國承擔最終責任。
因此當特朗普表示會「單獨對朝開戰」後,朝鮮就在今天試射導彈回應。
然而,朝鮮的舉動有實際意義嗎?過去朝鮮(包含金正恩上任以前)都會以類似手段向國際發出訊號,如在六方會談中取得談判籌碼。特別是今天朝鮮的境內動作一直被人造衛星監視──相信朝鮮亦很清楚,但仍無視監視繼續放任準備核試,明顯是要擺出政治姿態,如確保在中美首腦會談中增加存在感,迫使兩國商討政策等。
外界低估朝鮮軍事發展
朝鮮在去年8月成功利用潛艇發射彈道導彈,為朝鮮軍事發展揭開新一頁。儘管導彈並飛行沒多遠,但外界擔心終有一天朝鮮會發展出能擊中華盛頓的彈道導彈技術。儘管美國一直放話表示朝鮮「還早十年」,但實情是不少專家都經常低估了朝鮮的軍事技術發展。
朝鮮現持有的最遠程彈道導彈「大浦洞2號飛彈」預計可飛行4000至6000公里,儘管現無證據導彈能真的飛行如此遠距離,但若可成功透過潛艇發射可大大縮減實際飛行距離,對美國本土構成威脅。
因此韓國才要急於引入薩德反導系統,日本亦對當前形勢大為緊張,寧先放棄對「慰安婦的堅持」也要讓大使返韓,準備與韓國下屆政府協調對朝策略。
中國無法置身事外
另一方面,中國對朝鮮局勢不可坐視不理。然而中國還真的對朝鮮擁有外界所想像的「重大影響力」嗎?《金融時報》引述人民大學時殷弘教授表示,儘管朝鮮仍非常依賴中國,但實際中國已做了很多,「甚至搞得中朝關係都面臨風險。中國只剩下一件工具,就是完全切斷對朝鮮的石油供應。但即使那樣也沒有人能保證,那會迫使金正恩放棄核計劃。」
中國在2月起開始禁止進口朝鮮煤炭,為期一年。
分析指若美國向朝發動攻擊,將爆發第二次韓戰。儘管平壤政府可能會被打敗,但後果是災難性的:鄰近朝韓邊境的首爾會首當其衝成攻擊目標、美國在日本的基地很可能會同時遭到攻擊、死傷會相當慘重;而朝鮮半島統一中國將失去朝鮮的「緩衝地」、朝鮮大量的難民亦可能擁往中國;總而言之,第二次韓戰爆發對中國而言絕對不是一件好事。
因此,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上月呼籲美朝雙方克制:「兩組不斷加速的列車互不相讓,難道雙方都做好了迎頭相撞的準備嗎?」列車相撞爆炸,必然波及與朝鮮一河一山之隔的中國。
就結果而言,朝鮮成功牽動了世界兩個大國,讓兩國不得不審慎考慮應對。習特會的成果有機會成為局勢發展的分水嶺,但走向如何不得而之,朝鮮局勢發展讓人關注。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