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指控中國政府主導非市場政策 商務部反駁

美國指控中國政府主導非市場政策 商務部反駁
撰文:孫素青
出版:更新: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2月16日在一份評估報告中關於「應對中國『政府主導的非市場政策和做法』」的相關評述遭到中國商務部駁斥,中國商務部稱,這與事實完全不符。

綜合媒體2月17日報道,中國商務部發言人高峰2月17日在新聞發布會上指出,美方給中國扣上「非市場導向」的帽子,聲稱中國相關政策和做法違背市場經濟原則,導致不公平競爭。這既缺乏國際經貿規則依據,也與事實完全不符。

高峰指出,從全球來看,存在不同的市場經濟模式。過去40多年中國經濟取得的成功,是改革開放政策的成功,也是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和發揮政府作用有效結合的成功。這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寶貴經驗。

據英媒2月16日報道,USTR在一份新的評估報告中表示,美國需要尋求新的戰略並更新其國內貿易工具,以應對中國「政府主導的非市場政策和做法」。

報告指出,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兩年前簽署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未能解決美國對中國產業政策和支持政策的根本關切,包括「鉅額財政資源」。此類支持包括對中國產業有利的監管支持,以及進口商品和服務的市場準入限制,通常都針對產能、生產和市場份額的特定目標。

報告還提到,美國需要更新國內貿易法工具,以反映中國貿易政策的當前現實,「為美國工人和企業爭取更公平的競爭環境」。

就此高峰表示,「我們注意到美方尋求更新國內貿易工具的表述。我們認為,美國作為世貿組織成員,應該使其貿易工具符合世貿組織規則,而不是另搞一套,以尋求新戰略為名,行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凌主義之實。」

關於中美經貿關係,高峰強調,希望美方採取理性務實的對華經貿政策,與中方相向而行,本着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原則,推動中美關係重回健康穩定發展的正確軌道。

美國認定中國不合理主導海運及造船業 北京:將捍衛自身合法權益

撰文:劉耀洋
出版:更新:

美國貿易代表署1月16日公布301調查報告,指中國不合理地主導全球海運、物流和造船業,對美國經濟貿易構成負擔及限制。美國貿易代表戴琪認為,有關報告將為華府提供採取行動回應的基礎,惟未有提供行動建議。中國商務部發言人17日回應指,中方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及堅決反對,並將採取必要手段捍衛自身合法權益。

據貿易代表署網站顯示,報告指,中國政府大力控制相關企業,剝奪其他市場導向型企業和工人的商機,繼而減少競爭對手,並增加市場對中國的依賴,嚴重削弱了供應鏈的彈性。

2024年5月14日,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在華盛頓白宮舉行的記者會上發表講話。(Reuters)

報告亦提到,中國主導市場的行為削弱美國海事、物流和造船業的商業機會和投資,從而對美方經濟造成負面影響。戴琪表示,美國商船產量從1975年的每年70艘,跌至目前不足5艘,而中國現時每年產量則高達1,700艘。

她批評中方主導特定市場的做法破壞公平競爭,增加經濟安全風險,是振興美國工業及相關社區的最大障礙。

2021年1月21日,中國北京一間美國企業大樓外有中美兩國國旗隨風飄揚。(Reuters)

商務部發言人表示,中方強調,相關調查具有明顯的單邊主義、保護主義色彩。美方301調查是出於國內政治需要和打壓中國發展的目的,是對多邊貿易體制和國際貿易規則的嚴重破壞。

發言人強調,中國造船業發展不是靠所謂「非市場做法」,而是憑藉完備的工業體系、訓練有素的工程師和產業工人、開放的商業環境。

圖為2014年2月11日,中國上海自貿區口岸一名職員正在工作。(Reuters)

發言人稱,中方敦促拜登政府尊重事實和多邊規則,遵守市場經濟和公平競爭原則,正視兩國企業合理關切和正當訴求,停止將美國內產業發展問題轉嫁到中方頭上。

路透社早前報道稱,調查報告可能為工會提出的對中國製造的船舶徵收關稅或港口費鋪平道路。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