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墟之城】城市轉眼成瓦礫 5個慘遭滅絕之地
納卡舒沙20年前因阿塞拜疆人及亞美尼亞戰爭而差點遭毀滅,然而,除舒沙外,世上還有不少城市因天災人禍一夜成廢墟。
這種要把一個族群連根起,就摧毀他們棲身之處的做法,學者稱為「城市毀滅」(Urbicide)。對軍方來說,它有策略性需要,不過,除了軍事意義外,城市毀滅還有着極其重要的象徵力量。一個國家的重要城市,在背水一戰的戰事中,可以作為整個國家的象徵。
巴爾米拉城(Palmyra)
位於大馬士革東北210公里的巴爾米拉城,是古代著名綠州城市,被稱為「沙漠之珠」,城中不少古蹟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文化遺產。自稱「伊斯蘭國」的ISIS佔領巴爾米拉城期間,以褻瀆神明為理由,先後炸毀城內多座古廟,包括具兩千年歷史的巴爾夏明(Baal Shamin)古寺廟及貝爾廟(Temple of Bel),城中的重要標誌「勝利拱門」(The Arch of Triumph)亦遭炸毀。
華沙(Warsaw)
華沙是波蘭的首都及最大城市,1944年,反抗納粹的華沙起義失敗,希特勒下令將華沙從世界版圖上消滅,納粹德軍於是狂轟濫炸持續兩個月,160萬人口的都城變成廢墟,僅1500人倖存,整個城市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地區遭摧毀,當中包括具歷史價值的舊城區及皇家城堡,如城堡廣場、聖約翰教堂等等,華沙的圖書館及博物館收藏不是運往德國就是被燒毀。
武科瓦爾(Vukovar)
1991年8月至11月,在克羅地亞獨立戰爭之中,位於克羅地亞東部的武科瓦爾,遭到南斯拉夫人民軍(JNA)及塞爾維亞的準軍事部隊發起長達87天的攻城戰,軍隊任意砲轟城內建築,近四分之三的地方被破壞,包括學校、醫院、教堂、工廠,還有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雷吉卡(Lavoslav Ružička)的老家。
薩拉熱窩(Sarajevo)
1992年3月,波斯灣戰爭爆發,薩拉熱窩遭塞族共和國軍隊(VRS)及南斯拉夫人民軍(JNA)圍堵,展開現代戰爭史上時間最長的圍城戰。塞族軍隊使用炮擊、坦克與步槍攻擊市區,南斯拉夫人民軍炮擊瓦萊斯的軍校、有軌電車編組站及薩拉熱窩老城區,並占領了機場,城市基建被毀,人民斷水斷糧,波斯尼亞政府最終於1996年宣布停止圍城。
紐奧良(New Orleans)
2005年8月,位於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紐奧良遇上超級颶風卡特里娜(Hurricane Katrina),由於紐奧良是低窪地區,市內運河倒塌,頓時將八成以上的市區淹沒在水裡,房倒人傷。政府無力支援及重建,災後多年紐奧良仍然滿目瘡痍。來自低下階層的市民缺乏資源去重建社區,是政府政策及腐敗有份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