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er和Kakao「惡魔」育成記:生活無孔不入 消費者終任憑宰割?
如果你相信「人之初性本善」,大概所有「人間惡魔」都是經過一段時間慢慢育成。韓國的Naver和Kakao本來都是革新的初創公司,但隨時間過去進化成為嗜血的科網寡頭。這些壟斷市場的「惡魔」「入侵」韓國人的日常生活,憑影響力操縱遊戲規則,趕絕競爭對手。他們是否已經遺忘了「初心」?
科網公司全面滲透生活
從網絡零售到叫車,再到金融科技,幾乎無一不見Naver和Kakao的影子。1999年,Naver以入門網站(web portal)的姿態面世,之後發展搜索引擎、新聞網站、網絡漫畫(webtoon)和其他數碼業務。目前,公司已經有逾5,400萬用戶,旗下有133間隸屬公司和子公司。
至於Kakao則起步較遲,但戰績同樣彪炳。2006年,Kakao成立。2010年,公司推出通訊應用程式KakaoTalk,推動銷售額大增。2014年,公司和Naver的競爭對手Daum合併。現時,KakaoTalk每月活躍用戶有超過4,600萬,公司擁有158間隸屬公司和子公司。
公司愈做愈大本來沒有什麼問題,但爭議出於增長背後的手段。2016年至2021年6月期間,Kakao收購47間公司,成為韓國併購市場最活躍的公司。根據監管文件,Kakao收購所花開支高達2.59萬億韓圜。畫面就似是接連收購Instagram和WhatsApp的Facebook。
養大惡魔終被反咬一口
吸取愈多養份,「惡魔」則愈養愈大。他們創新的互聯網和流動技術雖然改寫韓國人工作、購物和溝通的模式,但背後衍生的勞工問題和不公做法卻是社會付出的代價。當所有人依賴Naver和Kakao帶來的便利,他們就似是成為了「癮君子」,無法脫離「魔掌」,任憑宰割,公司想設定任何規則或收取任何費用都能夠手到拿來。
韓國網漫市場就是其中一個例子。據指,代理和網絡漫畫家簽署的合約很多時候都是不平等,網絡漫畫家通常都因此失去自己作品的版權。根據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的報告,50.4%的網絡漫畫家都曾遇到不平等合約。由於Naver和Kakao不但經營大型的網漫平台,還投資相關代理公司,因此被批評應該努力阻止情況發生。
Kakao的叫車業務更加「惹火」。Kakao旗下子公司Kakao Mobility運營叫車應用程式Kakao T,本來應該是用來配對乘客和所有種類的的士。但Kakao Mobility旗下還有名為KM Solutions的子公司,提供較佳服務的Kakao Blue司機都登記於KM Solutions。因此,Kakao T可以讓用戶叫普通的士和Kakao Blue的士。的士工會指控Kakao Mobility配對乘客和司機時,優待Kakao Blue的士,引起韓國公正去來委員會調查。
Kakao Mobility目前的叫車市場佔有率達到約八成。根據MobileIndex,韓國有25萬名的士司機,約23萬人於Kakao T登記,用戶達到2,800萬。公司原本宣布修改收費制度,增加收入。但新的收費制度將導致某些乘客所付的費用較車費還要貴,引起不滿。雖然公司後來調低額外收費上限,不過加價仍然飽受批評。
反壟斷阻「Kakao化」
Kakao加價事件還曝露監管的無力。由於Kakao Mobility不是的士服務供應商,只是平台供應商,韓國政府基本是無能為力。的士加價通常是由道政府協調,但平台供應商無義務導遵守指引。
如果網絡平台是球場,基本而言,Kakao就是球證和運動員,因此有人形容是不公平。
從美國的亞馬遜公司到中國的阿里巴巴,再到韓國的Naver和Kakao本質是反壟斷。雖然網購和其他業務都有較小型的平台競爭對手,但跟Naver和Kakao較量簡直是「大衛和哥利亞」。韓國已經有人將情況跟「亞馬遜化」(Amazonization)相提並論,形容是「Kakao化」(Kakao-ization)。
「真實計量器」公司(Realmeter)最近公布的民意調查顯示,51%的受訪者支持政府監管Naver和Kakao等大型科技公司。到底政府要怎樣馴養這些巨獸?「惡魔」能夠洗清罪孽嗎?這些都是韓國社會急切想解答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