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一周一充不是夢:華人學者研製「食鹽」電池 電量達鋰電6倍

撰文:機器之心
出版:更新:

當前,鋰離子電池(Lithium-ion batteries, LIB)廣泛應用於從電動汽車到可穿戴設備的各種應用。在第二代鋰離子電池發明之前,研究人員在20世紀70年代開發出了第一代鋰 - 亞硫酰氯(lithium-thionyl chloride, Li-SOCl_2)電池,其中使用SOCl_2作為陰極電解質,鋰金屬(lithium metal)作為陽極,無定形碳(amorphous carbon)作為陰極。這種電池通過鋰氧化和陰極電解液還原為硫、二氧化硫和氯化鋰放電,以其高能量密度而聞名。在近日的一項研究中,史丹福大學團隊開發了一種可充電的鹼金屬 - 氯(alkali metal-chlorine)電池,其可存儲的電量是當前市售常見可充電鋰離子(lithium-ion)電池的6倍。

該研究相關論文登上了《Nature》,共同一作是史丹福大學化學系的博士生 Guanzhou Zhu 和 Xin Tian,通訊作者是史丹福大學化學系教授戴宏杰(Hongjie Dai)。

據介紹,這種鹼金屬 - 氯電池可以加速可充電電池的使用,並讓電池研究人員更進一步接近實現該領域的最高目標:開發一種高性能的可充電電池,使得手機可以每週一充而不再每天充電,電池汽車在一次充電時實現當前電動車 6 倍的行駛距離。從實現角度來講,這種鹼金屬 - 氯電池依賴氯化鈉(sodium chloride, Na/Cl_2)或氯化鋰(lithium chloride, Li/Cl_2)向氯的反覆化學轉化。

【延伸閱讀】手機快充|一大原因減電池壽命 長期充滿電 邊充邊玩超錯?(點擊放大瀏覽)▼▼▼

+19

一次偶然的發現契機

至今還沒有人研製出高性能可充電鈉 - 氯或鋰 - 氯電池的原因是氯的反應性太強,難以高效地轉化回氯化物。在少數情況下,研究者可以實現可在充電性,但結果是電池的性能太差。事實上,戴宏杰教授與 Guanzhou Zhu 博士一開始根本沒有打算製造可充電的鈉和鋰 - 氯電池,而只是為了使用亞硫酰氯改進現有的電池技術。這種化學物質是鋰亞硫酰氯電池的主要成分之一,鋰亞硫酰氯電池是 1970 年代首次發明的一種流行的一次性電池。但在他們早期的一項涉及氯和氯化鈉的實驗中,史丹福大學的研究者註意到,一種化學物質向另一種化學物質的轉化以某種方式穩定下來,從而產生了一些可充電性。戴宏杰教授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他們花了至少一年的時間才意識到這件事的重要性。

在接下來的幾年裏,該團隊闡明了可逆化學反應,並通過對電池正極的不同材料進行試驗,尋找提高其效率的方法。當他們使用來自中正大學的 Yuan-Yao Li 教授和他的學生 Hung-Chun Tai 所研發的先進多孔碳材料形成電極時,在這一技術的支持下取得了重大突破。碳材料具有納米球結構,充滿許多超細孔。在實踐中,這些空心球就像一塊海綿,吸收了大量原本敏感的氯分子,並將它們儲存起來,以便以後在微孔內轉化為鹽。當電池充電時,氯分子被困在碳納米球的微孔中並受到保護,Zhu 解釋說。然後,當電池需要排空或放電時,我們可以將電池放電並將氯轉化為 NaCl——食鹽的主要成分——可以多次循環重複這個過程。目前最多可以循環 200 次,但仍有改進的空間。其結果是向電池黃銅環設計——高能量密度邁出了一步。到目前為止,研究者已經實現了每克正極材料 1200 毫安時,而目前商用鋰離子電池的容量在每克 200 毫安時。電池容量至少是鋰離子電池的 6 倍。

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沒有提及電壓。此前寧德時代提出的鈉離子電池,其電芯能量密度是 160Wh/kg,電動車常用的磷酸鐵鋰電池容量在 140Wh/kg 左右。研究者設想他們的電池有一天會用於那些以前沒有用到的地方,例如衛星或遠程傳感器。許多可用的衛星現在都漂浮在軌道上,由於電池耗盡而無法工作。未來,如果衛星配備了長壽命可充電電池,可以安裝太陽能充電器,那麼衛星的用途將擴大許多倍。對於消費電子產品或電動汽車來說,在設計電池結構、增加能量密度、擴大電池規模和增加循環次數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延伸閱讀】點擊即睇4大超傷手機電池生活習慣!(點擊放大瀏覽)▼▼▼

+6

新型電池技術的神秘面紗

本文中研究者展示了電池的高微孔碳正極,一種起始電解質,由包含氟化物添加劑 SOCl_2 中的氯化鋁組成,電池的負極由鈉或鋰組成。該研究可以生產可充電的 Na/Cl_2 或 Li/Cl_2 電池,主要通過碳微孔中的 Cl_2/Cl^- 氧化還原和鈉或鋰金屬上的 Na/Na^+ 或 Li/Li^+ 氧化還原生成。微孔碳中可逆的 Cl_2/NaCl 或 Cl_2/LiCl 通過氧化還原在正極側提供可充電性,薄的鹼金屬 - 氟化物摻雜的鹼金屬 - 氯化物固體電解質界面穩定負極,兩者對二次鹼金屬 / Cl_2 電池至關重要。

對於使用的氯化鈉(Na/Cl_2)電池,其中無定形碳納米球(amorphous carbon nanospheres, aCNS)作為陰極, SOCl_2 中的氯化鋁(AlCl_3)作為起始電解質中的主要成分。該電池在工作 / 循環放電電壓為 3.5 V,容量最高達 1,200 mAh g−^1 的情況下工作 / 循環超過 200 次,庫倫效率(Coulombic efficiency)和能量效率(energy efficiency)分別為 99% 和 90% 以上。當電池第一次放電後再充電時,Na 沉積在 Na 電極上,NaCl 沉積在 aCNS 電極上被氧化(約 3.83 V)(圖 2a)形成 Cl_2,存在於 aCNS 電極中的大量孔隙中。

【同場加映】心理分析|手機剩幾%想充電?死撐至最後1%反映你這性格(點擊放大瀏覽)▼▼▼

+11

作者簡介

論文共同一作者 Guanzhou Zhu 為史丹福大學化學系博士生,本科畢業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研究範圍包括開發高容量和高能量密度電池、為不同的電池系統合成新型電極和電解質,以及使用不同的表徵技術分析電池工作與故障機制。

論文通訊作者戴宏杰,美國華人化學家與應用物理學家,史丹福大學化學系教授。他在納米管領域是領軍人物。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碩士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應用科學系,博士畢業於哈佛大學應用物理系。之後進入史丹福大學歷任助理教授和教授。2009 年被選為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2011 年被選為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員,2016 年被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2020 年 9 月入選 2020 年「引文桂冠獎」。

【本文轉自「機器之心」,微信公眾號:almosthuman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