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減碳計劃背後:環保團體嫌未夠進取 商家憂成本升輸給中國
歐盟委員會7月14日公布應對氣候變化的「Fit for 55」計劃,並倡議各成員國推動一系列的減排政策,引來關注。歐盟大力倡導減碳的背後,其實還是陷於兩難:一方面環保份子仍嫌計劃未夠進取,另一方面商界憂心成本上升,甚至認為未來更難與中國競爭。下一步,歐盟還會面對來自內部的阻力。
歐盟新計劃會帶來的改變
歐盟的新計劃涵蓋多個行業,例如在汽車業上,歐盟推動在2030年時汽車排放量較現時(2021年)減排55%、2035年底起禁止銷售新的汽油與柴油汽車。
在其他行業,歐盟過去已承諾要在2030年做到溫室氣體排放量比1990年減少55%的目標,歐盟這次為此倡導一系列政策,以達到目標,未來不減碳排放的商家可能會「受罰」,例如歐盟倡導向使用燃油的航空公司開徵稅項、要求貨運船使用更清潔能源等。
歐盟的兩難
對於環保團體而言,歐盟的目標似乎仍未足以阻止全球暖化,《華爾街日報》便報道,歐洲環保團體認為,歐盟應該把目標放在2030年減排65%,而不只是55%,以防止氣候變化帶來的可怕後果,例如是海平面上升、旱災等。但另一方面,歐盟也面對不少阻力,特別是商家。
商界憂成本升輸給中國
環保有助持續發展,但還是要有人去支付多出來的成本,《紐約時報》指出,在過渡期間,部份消費者與企業會感到「痛楚」,眾多商品與服務的成本會上升,例如是從中國進口的電子螢幕、來往希臘島嶼的飛機票等,在這個「綠色轉型期」,消費者也要為此付出金錢。
鋼鐵製造商甚至警告方案會令歐洲商家未來更難與中國競爭,歐洲水泥協會總裁Koen Coppenholle指「我們會面對增加的碳成本——這將是最終結果。」外界已預計歐盟的方案將在能源業和商界方面遇上一定阻力。
歐盟內部的阻力
歐盟計劃面對的阻力,實際上還在於歐盟內部,這個計劃在變成法律前,需要獲歐洲議會通過,所以在未來的時間中,各個成員國政府與歐洲議會將就計劃細節展開討論,《華爾街日報》便指,歐盟內的國家既有排放量相對低的法國,也有主要使用燃煤發電的國家如波蘭,計劃若要成事,還需先解決各國間的分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