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脫毛史】由衞生到愛美 廣告渲染 李安:腋毛其實很性感
在李安的電影《色,戒》中,湯唯身穿優雅的旗袍為梁朝偉高歌一曲,一抬起手臂,露出濃密的腋毛。不少觀眾對這一幕印象特別深刻,甚至覺得有點驚嚇倒胃。不過李安卻曾經說過:「腋毛很性感,刮了很可惜」。為了較真實地重現上世紀30年代上海女性的美,李安更特意要求湯唯在拍攝電影前,留了8個月腋毛。
絕大部分人都不喜歡看到女性的體毛。女性展露體毛被視為不雅、不夠女人,脫毛成了理所當然的事,甚至有如文化儀式,我們為什麼嫌惡女性與生俱來的體毛呢?這種文化可以追溯到何時呢?
人類的脫毛歷史可以追溯至石器時代。那個時代的人不時也會打鬥,身體處處也可成為攻擊對象,其中一個招數,就是我們也不會陌生的扯毛髮。
所以石器時代的人類,已經會利用尖利的石塊、貝殼和取火用的打火石,刮走身上累贅的毛髮,避免和敵人打鬥時被抓住。現在的人脫毛是為了美觀,遠古時代的人類可是為了生存。
由衞生 到愛美
不過除此之外,古今脫毛還有一個原因是比較相同的,那就是為了衞生。特別是居住在洞穴的人類,生活環境比較容易孳生細菌,所以他們也會除去面上體毛,減少寄生蟲孳長。在那個時代,人類只能用利器脫毛,隨時也會傷及皮膚。
人類的生活技術一直進步,在脫毛這方面,自然也不會例外。到了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的脫毛技術,比石器時代的人類已經改進不少。他們會用青銅製成的刀片剃去毛髮,又發明蜂蠟脫毛法。蜂蠟脫毛的原理,跟現時的蜜蠟脫毛一樣,他們會在皮膚塗上蜂蠟,然後蓋上一塊布,待乾透後用力撕下,毛髮自然會一併除掉。
古埃及人之所以也愛脫毛,因為他們孕育出獨特的審美觀,認為最理想的身體不應有任何毛髮,不論男、女,脫毛才算是文明的做法。以假髮做裝飾卻是別話,因此法老王及家族成員會剃光頭及脫去全身的毛髮,然後戴上以動物毛髮織成的假髮,男性甚至會剃光鬍子,戴上假鬍鬚。
到了希臘羅馬時代,性別開始成為重要元素。看一看希臘雕塑,不難看見女神像除了頭髮之外,身體上別無體毛,與男性雕塑顯然不同。究其原因,是階級文化特徵。上層社會女性都流行去除體毛,男性亦不喜歡女性身體上留有毛髮,特別是陰毛。那時代女性除毛的方法應有盡有。希臘人利用膏狀物除去體毛。古羅馬的浴場也備有剃刀、磨砂棉紙等除毛工具,全部都是女性專用。他們甚至有一種以線除毛的方法,雙手拉緊紗線,靈巧剃掉體毛。
台灣中央大學的學者甯應斌指出,在女性的陰毛處理上可以分為兩種基本立場。一是順其自然,另一種是要剃除或修飾。後者相信,未經修剪的陰毛反映了個人疏於打理身體、不修邊幅,有欠文明。雖然希臘社會那種對女性的文化要求,關乎的不只是陰毛,還有其他體毛,但背後的思維可以說是如出一轍。社會對女性體毛的忌諱,可以說由來已久。但經過多世紀以後,這種文化至今仍然盛行,則絕對不是自然而然之事。一個關鍵,在於約100年前的美國。
廣告電影 推波助瀾
話說男士剃鬍鬚,早已成為社會常態。自18世紀以來,不同類型的剃鬚刀也陸續面世。到了19世紀末,美國商人吉列(King Camp Gillette)發明一次性刀片剃鬚刀,吉列至今仍然是剃鬚刀的名牌子。但美國女性要剃除腋毛,也可以說是拜吉列所賜。1915年,吉列首度推出女性專用刮毛刀。他們找來名模拍廣告,身穿低胸無袖晚裝,高舉手臂,腋下光滑。廣告在《Harper’s Bazaar》登出後,美國愈來愈多人相信,女士腋毛不夠得體應該除掉。由此看來,吉列的廣告可以說是相當成功,改變社會對女性體態的美學要求。愈來愈多女性不只脫去腋毛,連腿上汗毛也不放過,好讓自己身穿短裙時,能夠展現光滑的美腿。
在大西洋對岸的英國,剃刀公司Wilkinson Sword都「發功」,推出大量廣告,針對女性市場。他們強調女性腋毛不優雅、太過男性化,必須剃除。廣告收效,他們的剃刀銷量多了一倍,不少女性都跟隨潮流,脫去腋毛。剃刀公司建構的文化,透過廣告成為社會主流審美眼光,更進一步的是,不少演員和名人都隨眾脫毛。於是,不論看電影或是看報紙,名模、女星的腋下總是光滑。再者,不少色情電影的製作人都認為,演員修剪陰毛之後,在畫面上較有美感,而且可以突出性器官,滿足觀眾視覺上的需求。所以色情影片扮演了推波助瀾的角色,在歐美社會形塑了一種「不脫去體毛就不是女性」的印象。
歐美標準 好比霸權
如此嫌惡女性體毛的文化,不只由上世紀延續至今,更跨文化傳播開去,甚至視之為歐美霸權。伊朗女生謝拉(Ciera Dehmand)在美國念大學,她說:「我被迫要每天剃毛。」這種被迫,當然不是真的武力威逼,而是活在社會的目光,特別是「男性凝視」(male gaze)之下。謝拉說,自己不同白人,除了腳毛之外,手臂、手指關節、上唇等位置都會長毛,不得不剃。海德里(Niloufar Haidari)也在伊朗生活過一段日子,坦言當地的女性有種風氣,認為去除體毛更現代或者更西方。在美國雜誌《Vice》撰稿的海德里,生活在歐美社會的時候,更加感受到這種文化。「對我來說,剃除體毛是我融入白人社會的表現。我還未擔心男生說我毛茸茸之前,已經有很多白人女性這樣跟我說。」
在中國,對上一兩代女性來說,不刮腋毛是很自然的事情。但在新一代,愈來愈多人相信女人要有吸引力,必須沒有腋毛。去年有女性主義者發起活動矢言打破文化迷思。女權分子蕭美麗在網上呼籲中國女性上傳腋下照片,不論有沒有體毛。她說:「我們就不要覺得腋毛是惡心的。」
近一兩年,不少女性主義者高呼要打破父權社會的桎梏,各種體毛的命運都要自決。謝拉也在網上撰文:「女生要團結起來,告訴世界,想剃腳毛沒問題,想留長腳毛也沒問題。兩種都好看,兩種都可以。」雖然「女性毛權」風氣未成,但迴響逐漸泛起。即使未能挑戰主流審美標準,但背後對女性主體的訴求,也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