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安娜專訪致BBC公信力蕩然無存?英國王室政界施壓醞釀改革

撰文:梁凱怡
出版:更新:

英國廣播公司(BBC)向來是世界數一數二的新聞媒體,但四分一世紀前的一場訪問或導致這間公營廣播機構名譽掃地。退休法官的獨立調查證實,記者巴希爾(Martin Bashir)利用不誠實手段誘騙戴安娜王妃(Princess Diana)接受訪問。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等政府官員都已經表明關注事件。這場風波或者將掀來改革。

+4

英國廣播公司完美示範如何以一場訪問「辣㷫」所有人——英國王室、政府、傳媒、公眾等。調查報告刊出後,未來國王威廉王子(Prince William)和他的弟弟哈里王子(Prince Harry)分別嚴厲譴責。英國廣播公司和巴希爾就事件道歉和退還獎項,但仍然無補於事。

約翰遜等政府官員都未有視而不見。司法大臣白樂彬(Robert Buckland)指出,事件不只是一名記者或一個製作團隊的決定,而是上層的決定,「因此政府有責任仔細研究,是否需要就英國廣播公司的管理進行改革」。

延伸閱讀:懶人包︱一文看戴安娜遭記者誘騙受訪始末 BBC曾放生犯事者捱轟

圖為1995年11月21日,英國報章以頭版報道戴安娜王妃接受英國廣播公司的訪問。(AP)

1922年成立的英國廣播公司即將迎來百周年紀念。它是英國的公營全國廣播機構,由政府出資,但編採獨立。皇家特許狀列明監管公司運作的規定,要求公司持平,以公眾利益為依歸,並且要開放、透明和負責任。最近的皇家特許狀2027年到期,2022年將進行中期檢討。

今次的事件掀起有關英國廣播公司改革的討論。其實事前公司已經面臨來自政界的壓力。保守黨有人認為公司報道偏頗。例如有主持曾取笑官員於辦公室擺放過大的國旗,以及拒絕播放被視為帶有極端愛國主義的愛國歌詞,每每都會換來批評,被指向左翼靠攏。同時,部份人對公司的籌資模式提出質疑。根據現時規定,所有擁有電視機的住戶都有繳付牌照費。坊間已經討論將未有繳付牌照費的行為非刑事化,如果成事將導致公司損失一成預算開支,被迫削減人手和節目。

對政府而言,保持施壓仍然是「有利可圖」,能夠影響報道方針。雖然《新聞之夜》電視節目(Newsnight)等仍然繼續進行偵查報道的工作,但有人認為一般新聞報道已經被「河蟹」,對政府不夠批判。例如公司有詳盡報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但少有質疑政府早期抗疫措施的挫折。

圖為2021年5月21日,英國倫敦的英國廣播公司廣播大廈。(路透社)

只是這場風波會否得出重大改革仍然是未知之數。政府已經決定不將拒絕繳付牌照費非刑事化,意味放棄使出最具威力的武器。同時,英國親政府的媒體雖然不時遊說政府出手限制競爭對手英國廣播公司的自由,但保守黨未有全盤借助他們的力量仍然於地方選舉大勝,親政府媒體「牙力」因此大減,英國廣播公司也暫時逃過生天。

有人認為英國廣播公司不夠愛國,但也有人認為菲臘親王逝世時的「洗腦式報道」是過份愛國。即使如此,有學者認為英國廣播公司能夠順利度過今次的風浪。牛津大學路透社新聞研究所主任尼爾森(Rasmus Kleis Nielsen)稱:「顯然,政府歡迎有機會表明對英國帝國遺產或社會正義等問題的立場,但我不確定他們是否有意對這個得到英國人廣泛信任的機構進行複雜的結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