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逝世|中美關係破冰者 奪過諾貝爾和平獎但也爭議多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Henry Kissinger)11月29日離世,終年100歲。他幼年時在德國度過,但為了逃離納粹而走到美國避難,之後成為首位不是在美國出生的美國國務卿,他一生促成中美關係在1970年代「破冰」,又因推動美國與北越談判,獲頒諾貝爾和平獎,惟極具爭議。直至近年,他依舊多次公開發言評論國際局勢,並多次寄語中美關係不應重蹈一戰覆轍。
生於猶太家庭逃離納粹德國
基辛格1923年5月27日生於德國城市菲爾特(Fuerth)的一個猶太家庭,1938年,他與家人為了逃避納粹迫害而移居美國,並在1943年成為美國公民,二戰期間在軍隊服役。
兵役結束後,基辛格進入哈佛大學讀書,在1950年至1954年期間,他先後取得大學學位、碩士學位與博士學位,並開始在哈佛大學的教書生涯,另一邊廂,他也走入政府,成為美國政府的外交政策顧問。
促成中美「破冰」
1969年,時任美國總統尼克遜(Richard Nixon)任命基辛格為國家安全顧問,並協助安排尼克遜的兩次著名出訪——1972年的中國之旅與蘇聯之旅,以緩和美國與共產勢力的緊張關係。
1973年,基辛格再升職成為國務卿,他成為首位非在美國出生的人擔任這個職位,至尼克遜下台、福特(Gerald Ford)繼任總統後,基辛格繼續是美國國務卿。
自70年代以來,基辛格一共訪問中國超過80次,曾經秘密訪華,又曾5次見過毛澤東。2015年,基辛格在北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見面,習近平形容他是「中美關係破冰者」,又指他訪問中國時永遠會受到熱烈歡迎。
充滿爭議的諾貝爾和平獎
1973年,基辛格與北越領導人黎德壽共同獲頒諾貝爾和平獎,表揚基辛格對推動與北越談判的貢獻,但這也成為極具爭議的諾貝爾和平獎,當時越戰尚未結束,且黎德壽與基辛格分別來自敵對陣營,黎德壽拒絕領獎,至於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內也隨即有兩名成員辭職,以表達對兩人獲獎的不滿。
基辛格1977年卸任國務卿職務後,轉到大學任教,然後1985年「回歸」政府,成為列根總統(Ronald Reagan)的外交情報顧問委員會成員。從2001年起的10多年,他一直是美國國防政策委員會的成員。
97歲時遭特朗普「炒魷魚」
2020年11月底,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在大選落敗後,解僱數名國防政策委員會成員,當中包括當時97歲的基辛格。但基辛格仍然活躍於公開場合,他不時公開評論中美關係,並多次警告稱,必須為中美雙方日趨激烈的競爭建立交戰規則,否則可能重演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全球政治的不確定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