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和平獎50年前亂局 基辛格與黎德壽得獎爭議
挪威諾貝爾委員會(Norwegian Nobel Committee)把1973年的諾貝爾和平獎,頒給美國時任國務卿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和越南共產黨領袖黎德壽,是諾貝爾和平獎歷史上最具爭議的事件之一。
基辛格獲獎備受爭議而不敢去奧斯陸(Oslo)領獎,黎德壽則拒絕去領獎,爭議還導致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兩名委員辭職。
用挪威諾貝爾獎歷史學家斯文(Asle Sveen)的話形容,這是「一場徹底的敗局」。
斯文告訴法媒:「這是整個諾貝爾和平獎歷史上最糟糕的獎項。」
挪威諾貝爾委員會把當年的和平獎頒給基辛格和黎德壽,主要考量點是他們促成美越簽署巴黎和平協議(Paris Peace Accords)。
斯文說:「那不是和平協議,而是迅速開始破裂的停戰協定。」
停火協議也讓在國內飽受壓力的美國迅速從越南撤軍。
《紐約時報》發表社論稱,那是「諾貝爾戰爭獎」。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的教授寫信給挪威國會,批評這種選擇「超出有正義感人士的承受能力」。
基辛格當時受到批評,他被指導致戰爭蔓延到柬埔寨,還下令對河內進行大規模轟炸,以便在談判桌上加大對北越的施壓。
較不為人知的是,黎德壽也是一名強硬派領導人,他當時已在為1975年入侵南越奠定基礎。
黎德壽當時給挪威諾貝爾委員會發電報說:「當關於越南問題的巴黎和平協議得以落實,槍炮聲平息,南越真正恢復和平時,我會考慮接受這個獎項。」
基辛格因為擔心會遭到憤怒的抗議,以必須參加北約(NATO)會議為由,婉拒到奧斯陸領獎。
1975年北越控制南越後,基辛格嘗試把和平獎寄回給挪威諾貝爾委員會,但委員會拒收。
諾貝爾委員會秘書兼諾貝爾研究所所長恩約爾斯塔(Olav Njolstad)說,在最近解密的審議檔案中,委員會表明當年頒發這個獎項給基辛格和黎德壽,是希望能為持久和平提供動力。
委員會也認為,越南取得和平將緩解東西方集團在世界其他地區的緊張局勢,並有助於緩和冷戰。
不過,恩約爾斯塔承認:「我傾向於認為那是一個錯誤的決定。一般來說,把和平獎頒給曾經指揮過戰爭的人並不是一個好主意。」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