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豐及摩根大通等被指協助罪犯轉移資金 一文看懂報告重點
美國媒體9月20日刊登一份調查報告,稱銀行向美國監管當局提交的「可疑活動報告」(Suspicious Activity Report,SAR)中有逾2,100份外泄,揭發多家跨國銀行被指涉及助罪犯及洗黑錢人士轉移資金,引起各界關注,當中包括滙控(0005)。
1. 事件如何被揭發?
外泄的逾2,100份SAR,是由金融機構向美國財政部轄下的金融犯罪執法網絡(FinCen)提交的。國際調查記者聯盟(ICIJ)及媒體取得密件的內容。美國網媒BuzzFeed在20日刊登。
2. 它們做了甚麼?
調查報告指出,在1999年至2017年期間,一些金融機構曾處理合共2萬億美元的可疑交易,部分被披露的金融機構名稱,包括滙豐控股(HSBC)、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 )、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及紐約梅隆銀行(Bank of New York Mellon)。
SAR的內容本身不可證明銀行有罪。不過這些文件卻證明,金融機構在那些可疑交易處理完後數年,才向監管當局報告。
美國財政部貨幣監理署(OCC)要求,銀行自初步發現要報告的交易起,60日內提交可疑活動報告。
3. 有甚麼案例?
滙控在2013年9月收到監管機構通知,指當局正調查一宗與旗下戶口有關的龐氏騙局(Ponzi scheme),涉及8,000萬美元。滙控其後仍繼續為相關帳戶提供服務,直至2014年4月,美國證監(SEC)提出起訴,才關閉涉案的香港戶口。
根據香港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網站的資料,龐氏騙局主要以高回報作招徠,騙徒透過舉辦投資講座,誘使人們參與一些聲稱回報特高的投資項目。人們在參加投資項目後的初期,會收到利潤,以吸引其加碼投資,但最後往往是騙局主腦挾巨款逃走,而苦主就損失所有投資金額。
摩根大通被指在5年間協助一名俄羅斯黑幫頭目轉移約10.2億美元資金。
4. 事件為何重要?
雖然一眾銀行皆稱守法,惟一些知名度高的跨國銀行被指控向洗黑錢人士、黑幫、龐氏騙局罪犯及毒販提供服務,情況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