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2016】美國兩學者憑合約理論研究 分享經濟學獎

撰文:楊紫微 許懿安
出版:更新:

英裔美國學者哈特(Oliver Hart)及荷蘭學者荷姆斯壯(Bengt R. Holmström)憑其在研究合約理論的貢獻,雙雙獲頒2016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

   研究合約理論 美國兩學者分享諾獎   

201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揭盅,由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家哈特(Oliver Hart),以及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家荷姆斯壯(Bengt R. Holmström)分享。他們將平分800萬瑞典克朗(約合717萬港幣)獎金。

評審委員會指出,頒獎給他們是表彰其在合約理論研究的貢獻:「今年桂冠得主研究契約理論,在契約設計方面分析多種議題包羅廣泛的架構,例如高層主管的表現薪酬和保險扣除條款及自費金額。」評審委員會亦指出,他們的貢獻為許多領域的政策和制度設計奠定知識基礎,包括破產立法和政治憲制。

契約理論是30年來快速興起的經濟學分支。這套理論探討經濟交易安排的邏輯,以及誘因機制,進而探討交易者如何在資訊不對稱的情況下設計合約,以提高經濟效率。

瑞典皇家科學院(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指出,哈特與霍姆斯特姆開發的理論工具,有助解答很多問題,例如應以花紅或股權獎勵高層員工、教師及醫護人員應固定支薪還以憑表現獲得回報,以及監獄應否由私人公司經營等問題。評審委員會成員之一的Per Stromberg指出,這套理論不僅對經濟學非常重要,在社會科學層面也很重要。
 

哈佛教授哈特在家中讀畢諾貝爾委員會發出的得獎通知後,顯得相當開心。(路透社)

    清晨起來 哈特:幸好電話響起來了    

現年68歲的哈特,在英國出生,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數學系,之後在華威大學(The University of Warwick)獲頒經濟學碩士,之後轉往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攻讀經濟學博士。他在1993年起在哈佛大學任教。他主要研究合約理論、公司金融、企業理論及法律經濟學。

哈特在美國時候凌晨4時醒來,心想今年是否已錯過獎項及布。他說:「幸好電話響起來了。」他知道自己獲獎後,第一件事是擁抱妻子,以及叫醒兒子,還跟另一位得獎者荷姆斯壯通電話。
 

美國國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家荷姆斯壯憑合約理論研究,與英裔美國學者哈特(Oliver Hart)在2016年獲頒諾貝爾經濟學獎。(美聯社)

    荷姆斯壯:非常驚喜 非常開心    

另一位諾獎得主荷姆斯壯現年67歲,和哈特相似,他畢業於赫爾辛基大學(University of Helsinki)數學系,然後赴笈美國史丹佛大學,先後獲頒理學碩士及博士學位。他在1994年起在麻省理工學院任教。他主力研究合約及獎勵如何影響包括管治等企業行為,還有在金融危機時如何對流動性構成影響。

荷姆斯壯得獎後通過視象會議接受訪問,他對於得獎「感到非常驚喜、非常開心。」

在1999至2012年間荷姆斯壯曾為諾基亞(Nokia)董事會成員,當他被記者問及企業高層的花紅是否過多時,他說自己研究的理論沒有覆蓋這個問題。但他個人的見解是,今時今日企高層的僱傭合約實在太複雜了:「近年情況是有改善的,至少他們不會在非常短的時間內拿到所有東西;他們是隨時間過去獲發獎勵。」

   太多人有資格獲獎 潛在得主名單排長龍   

經濟學獎到底會花落誰家是極難估中,連精於預測的經濟界人士亦不敢胡亂下注。2001年的得獎者斯彭思教授(Michael Spence)就曾表示獎項誰屬「沒有線索,連一絲謠言也沒有。」2013年得主法馬(Eugene Fama)就指出:「因為太多人有資格獲獎,任何預測都是徒勞的。」

不過,亦有「藝高人膽大」之輩樂於預測得獎者,路透社旗下的湯森路透引文桂冠獎(Citation Laureates)過去成功預測39名諾貝爾獎得主,今年度釋出的經濟學得主熱門名單,包括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教授布蘭查(Olivier J. Blanchard),他對宏體經濟學貢獻卓越,其中包括經濟波動與就業的研究。美國史丹福商學院教授拉西爾(Edward Lazear),他在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有不少貢獻。以及哈佛大學教授梅利茲(Marc J. Melitz),他在企業異質性及國際貿易的研究上富有開創性。

雖然,有評論指出,諾貝爾委員會並不傾向選擇研究時事議題的學者,但現代微觀經濟學體系的創始人馬歇爾(Alfred Marshall)就曾指出過,經濟學正正是研究人「在日常如何生活、行動和思考」。

諾貝爾經濟學獎對整個商業周期、宏觀調控、財經服務,以至行為心理學上亦有着不容小覷的影響力,在業界引起的波瀾,亦是令人引頸而盼。